|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大麦的耐盐机制 | 第13-15页 |
| ·细胞的渗透调节机制 | 第13-14页 |
| ·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及区域化 | 第14页 |
| ·酶促保护系统 | 第14-15页 |
| ·盐胁迫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页 |
| ·盐胁迫对大麦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耐盐突变体的筛选 | 第16-17页 |
| ·田间筛选法 | 第16页 |
| ·室内培养法 | 第16-17页 |
| ·间接筛选法 | 第17页 |
| ·耐盐突变体的鉴定 | 第17-19页 |
| ·表型鉴定 | 第17页 |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17-18页 |
| ·细胞学鉴定 | 第18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8-19页 |
| ·耐盐基因的研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不同大麦小孢子来源突变体分蘖期耐盐性研究 | 第21-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设计 | 第21-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 ·突变体与公认品种在 300mM盐胁迫下的耐盐性评价 | 第26-28页 |
| ·突变体与亲本‘花 30’在 300mM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性评价 | 第28-30页 |
| ·突变体A7-12 与亲本‘花 30’的耐盐性比较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不同大麦小孢子来源突变体拔节期耐盐性研究 | 第36-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设计 | 第36-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 ·突变体与‘花 30’在 300mM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性评价 | 第38-40页 |
| ·突变体与 ‘花 30’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初步筛选 | 第40-41页 |
| ·突变体与亲本‘花 30’在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的再次筛选 | 第41-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不同大麦小孢子来源突变体成熟期耐盐性研究 | 第47-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 ·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 ·NaCl胁迫对大麦成熟期株高的影响 | 第49页 |
| ·NaCl胁迫对大麦成熟期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NaCl胁迫对大麦成熟期地上部Na+、K+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NaCl胁迫对大麦成熟期地上部K+/Na+的影响 | 第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