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综述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PM_(2.5)与气溶胶的关系 | 第12-13页 |
| ·PM_(2.5) | 第12页 |
| ·气溶胶 | 第12-13页 |
| ·PM_(2.5)与气溶胶的关系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大气颗粒物PM_(2.5)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大气气溶胶遥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城市污染物的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气候 | 第18-19页 |
| ·行政区划 | 第19页 |
| ·人口与经济 | 第19页 |
| ·空气质量状况 | 第19-21页 |
| 3 阜新市气溶胶卫星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 第21-35页 |
|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基本原理及算法 | 第21-23页 |
| ·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基本算法 | 第22-23页 |
| ·数据获取 | 第23-26页 |
| ·MODIS数据介绍 | 第23-25页 |
| ·MODIS数据命名原则 | 第25-26页 |
| ·遥感数据选取说明 | 第26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6-29页 |
| ·几何校正 | 第26-28页 |
| ·波段合成和裁剪 | 第28页 |
| ·影像的云检测 | 第28-29页 |
|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流程 | 第29-30页 |
| ·反演结果 | 第30-35页 |
| 4 阜新市PM_(2.5)污染特征 | 第35-39页 |
| ·地面PM_(2.5)质量浓度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 ·阜新市PM_(2.5)质量浓度时空分布 | 第36-39页 |
| ·PM_(2.5)污染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 第36-37页 |
| ·PM_(2.5)污染空间变化趋势分析 | 第37-39页 |
| 5 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PM_(2.5)质量浓度 | 第39-43页 |
|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对比 | 第39页 |
| ·AOD和PM_(2.5)质量浓度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 6 阜新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 第43-63页 |
| ·行政区总量污染特征 | 第43-47页 |
| ·区域污染特征 | 第47-63页 |
| ·气象因子对大气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48-50页 |
| ·风对大气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50-56页 |
| ·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56-61页 |
| ·污染排放源对大气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61-63页 |
| 7 阜新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 第63-67页 |
| ·加快污染治理技术实施,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能力 | 第63-64页 |
| ·采取多种措施,缩减污染物排放量 | 第63页 |
| ·采用各种技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 第63页 |
| ·充分考虑环境自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 第63页 |
|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技术 | 第63-64页 |
| ·推广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 第64页 |
| ·重点控制六大污染来源,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源减排能力 | 第64-65页 |
| ·燃料燃烧行业 | 第64页 |
| ·工业生产重点行业 | 第64页 |
| ·餐饮油烟行业污染控制 | 第64页 |
| ·加强控制机动车污染 | 第64-65页 |
| ·深化推进扬尘污染控制 | 第65页 |
| ·外来输送大气污染物控制 | 第65页 |
| ·提升环境管理协作能力,创新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 | 第65-66页 |
| ·建立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增强公众健康风险防护意识 | 第66页 |
| ·实施重点工程,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 第66-67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74-75页 |
| 作者简历 | 第75-7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