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研究--基于中德光伏产业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德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 第18-28页 |
·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中德光伏产业的要素禀赋比较 | 第21-24页 |
·初级生产要素 | 第21-23页 |
·高级生产要素 | 第23-24页 |
·中德光伏产业的价值链 | 第24-25页 |
·两国政府光伏补贴政策 | 第25-28页 |
·中国的光伏产业政策 | 第25-26页 |
·德国的光伏产业政策 | 第26-27页 |
·中德光伏产业政策对比 | 第27-28页 |
第3章 中德两国光伏产业的供需结构比较 | 第28-35页 |
·中德光伏产业的供给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中国光伏产品的供给结构 | 第28-29页 |
·德国光伏产品的供给结构 | 第29-30页 |
·中德光伏产业需求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两国需求结构对比 | 第30-32页 |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特点 | 第32-34页 |
·产能过剩的现状分析 | 第32页 |
·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结论性评论 | 第34-35页 |
第4章 中德光伏产业结构与企业盈利分析 | 第35-47页 |
·产业组织中有关规模和市场效率的论述 | 第35-36页 |
·中德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 | 第36-41页 |
·德国的光伏行业结构和市场规模 | 第36-37页 |
·中国的光伏行业结构与市场集中度 | 第37-39页 |
·德国和中国的光伏行业市场效率分析 | 第39-41页 |
·中德光伏企业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 | 第41-45页 |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情况与技术提升机会 | 第41-45页 |
·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分析 | 第45页 |
·光伏产品的利润水平分析 | 第45页 |
·结论性评论 | 第45-47页 |
第5章 中德光伏产业贸易优势测度 | 第47-53页 |
·中德两国光伏产品贸易结构 | 第47-50页 |
·光伏产品的出口概况 | 第47页 |
·光伏产品的贸易结构 | 第47-48页 |
·中德光伏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 | 第48-50页 |
·贸易竞争优势的主要测度指标对比 | 第50-52页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50页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50-51页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第51-52页 |
·结论性评论 | 第52-53页 |
第6章 中国光伏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光伏产业结构转型建议之一:规模经济视角 | 第53页 |
·光伏产业结构转型建议之二:产品升级视角 | 第53-55页 |
·光伏产业结构转型建议之三:政府政策支持视角 | 第55页 |
·光伏产业结构转型建议之四:要素禀赋优势角度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