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绪论 | 第11-15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粮食干燥机节能降耗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问题所在 | 第13页 |
·解决方法 | 第13-14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节能降耗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26页 |
·列管式换热器基本分析与模型建立 | 第15-16页 |
·热交换介质在换热器中的仿真分析 | 第16-24页 |
·主要边界条件设定 | 第16-18页 |
·空气侧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18-21页 |
·烟气侧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21-24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问题解析 | 第24页 |
·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热管式余热回收器的基本理论计算及校验 | 第26-45页 |
·热管及热管换热器的概述 | 第26-30页 |
·热管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热管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 第27-29页 |
·热管换热器的性能特点及技术优势 | 第29-30页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页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基本设定 | 第30-33页 |
·热管工作温度的确定 | 第31页 |
·热管工作介质的选择 | 第31页 |
·热管壳体材料的选择 | 第31-32页 |
·介质回流方式的确定 | 第32-33页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计算 | 第33-42页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热计算的平均温差法 | 第33-34页 |
·换热准则方程及冷热侧对流换热系数 | 第34-36页 |
·流体流动中的压力损失 | 第36-40页 |
·余热回收装置的相关计算 | 第40-42页 |
·运用HTRI软件对计算结果的校验 | 第42页 |
·HTRI XchangerSuite的简介 | 第42页 |
·HTRI XchangerSuite的特点 | 第42页 |
·HTRI Xchanger Suite的主要功能简介 | 第42页 |
·计算结果校验如下所示 | 第42-45页 |
4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45-55页 |
·热管结构设计 | 第45-46页 |
·热管固定与密封设计 | 第46-47页 |
·遮雨帽结构图 | 第47-48页 |
·弯头结构设计 | 第48页 |
·余热回收装置的实验测试 | 第48-54页 |
·实验基本条件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简介 | 第49页 |
·实验仪表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测点分布 | 第50-51页 |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51-53页 |
·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前景及问题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粮食干燥新型板式换热器的理论计算及仿真分析 | 第55-75页 |
·板式换热器的概述 | 第55-56页 |
·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及特点 | 第56-58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 第58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的理论计算 | 第58-66页 |
·基于STAR-CCM+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仿真分析 | 第66-74页 |
·STAR-CCM+软件的简介 | 第66-67页 |
·新型板式换热器模型的建立 | 第67页 |
·模型网格建立 | 第67-68页 |
·顺逆流方式模拟 | 第68-7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粮食干燥新型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75-89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 第75-76页 |
·流道设计 | 第75页 |
·几何尺寸计算 | 第75-76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的生产及加工 | 第76-82页 |
·板式换热器的流道结构 | 第76-77页 |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组合方式 | 第77页 |
·烟气侧流道 | 第77-78页 |
·空气侧流道构成 | 第78-79页 |
·板式换热器的密封与固定方式 | 第79-81页 |
·新型板翅式换热器部分加强筋结构 | 第81-82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流阻校验 | 第82-83页 |
·粮食干燥系统板式换热器实验检测 | 第83-88页 |
·实验基本条件 | 第83页 |
·实验方法简介 | 第83-84页 |
·实验仪表仪器 | 第84页 |
·测点分布 | 第84-85页 |
·实验数据 | 第85-87页 |
·数据分析 | 第87页 |
·结论及意见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89-91页 |
·论文结论 | 第89-90页 |
·论文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