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认知负荷对后见之明偏差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构思第11-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1页
  (二)研究假设第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一、后见之明偏差的概念第13页
 二、后见之明偏差的成分第13-14页
 三、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范式第14-16页
 四、后见之明偏差的理论解释第16-20页
  (一)认知模型第16-18页
  (二)个体认知能力及其特质第18-20页
 五、后见之明偏差的实验任务类型及主要研究结果第20-24页
  (一)琐事任务第20-21页
  (二)事件学习任务第21-22页
  (三)其他任务第22-24页
 六、认知负荷与后见之明偏差的关系第24-25页
 七、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26-54页
 一、实验一 认知负荷对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第26-37页
  (一)研究目的第26页
  (二)研究假设第26页
  (三)研究方法第26-28页
  (四)结果第28-36页
  (五)讨论第36-37页
  (六)结论第37页
 二、实验二 刺激呈现方式对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第37-45页
  (一)研究目的第37页
  (二)研究假设第37页
  (三)研究方法第37-39页
  (四)研究结果第39-43页
  (五)讨论第43-45页
  (六)结论第45页
 三、实验三 刺激直接呈现高认知负荷对后见之明偏差的影响第45-54页
  (一)研究目的第45页
  (二)研究假设第45页
  (三)研究方法第45-48页
  (四)研究结果第48-52页
  (五)讨论第52-53页
  (六)结论第53-54页
第四章 总讨论第54-60页
 一、研究设计的讨论第54-55页
 二、实验材料的讨论第55-56页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第56-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1 研究中所使用的歌曲第65页
附录2 前测数组第65页
附录3 实验一指导语第65-66页
附录4 实验二指导语第66页
附录5 实验三指导语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无聊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关系间的自我同情、领悟社会支持双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