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民生的涵义和本质 | 第14-18页 |
·民生的涵义 | 第14-15页 |
·民生提法的由来 | 第14页 |
·民生涵义的演变 | 第14-15页 |
·民生的现代涵义 | 第15页 |
·民生与民生问题 | 第15-18页 |
·民生问题的实质 | 第15-16页 |
·民生问题是历史性问题 | 第16页 |
·民生问题的改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 第16-17页 |
·民生问题是关乎全体公民的焦点问题 | 第17-18页 |
第3章 民生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 第18-27页 |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 第18-20页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问题不断改善 | 第18-19页 |
·目前中国民生问题的突出症状 | 第19-20页 |
·中国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20-22页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 | 第20页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失衡 | 第20-21页 |
·中国社会公共政策连续性间断 | 第21页 |
·中国政府重经济增长轻民生 | 第21-22页 |
·民生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 | 第22-27页 |
·民生问题的改善就是最大的政治 | 第22-23页 |
·民生问题关乎小康社会的成败 | 第23-24页 |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发展的方向 | 第24-25页 |
·民生问题是深化改革的直接目标 | 第25-27页 |
第4章 民生发展基本对策路径 | 第27-37页 |
·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 | 第27-29页 |
·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 | 第27页 |
·公平正义的理念是指导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 第27-28页 |
·实现社会公正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侧重点 | 第28页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障 | 第28-29页 |
·坚持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出发点 | 第29-32页 |
·坚持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为改善民生的原则 | 第29页 |
·坚持统筹兼顾以和谐民生的原则 | 第29-30页 |
·坚持重点改善困难群体民生问题的原则 | 第30-31页 |
·坚持社会多方面参与和党委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31页 |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31-32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民生的关键 | 第32-34页 |
·注重改善民生是服务型政府的标志 | 第32页 |
·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强化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 第32-33页 |
·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估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评估机制 | 第33页 |
·建设健全保障民生的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保障民生问题的落实 | 第34-37页 |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第34-35页 |
·法治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有序参与立法 | 第35页 |
·法治是保障民生发展的根本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