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1 前言 | 第20-49页 |
·禽白血病简介 | 第20-30页 |
·ALV的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ALV流行病学 | 第22-25页 |
·禽白血病的检测 | 第25-27页 |
·ALV致病机制 | 第27-29页 |
·ALV引起的免疫抑制 | 第29-30页 |
·鸡球虫病简介 | 第30-40页 |
·鸡球虫病原特性 | 第31-32页 |
·鸡球虫病流行病学 | 第32-34页 |
·鸡球虫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鸡球虫致病机理 | 第35-37页 |
·鸡球虫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 | 第37-40页 |
·病原感染与肠道菌群 | 第40-43页 |
·ALV感染与肠道菌群 | 第41-42页 |
·球虫感染与肠道菌群 | 第42-43页 |
·共感染病原相互作用 | 第43-48页 |
·病原共感染现状 | 第43-44页 |
·病原共感染致病机制 | 第44-48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48-4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9-73页 |
·材料 | 第49-52页 |
·细胞、病毒和虫株 | 第49页 |
·质粒载体和工程菌 | 第49页 |
·试验动物 | 第49页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50-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73页 |
·试验设计 | 第52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2-55页 |
·样品DNA提取 | 第55页 |
·样品RNA提取 | 第55-56页 |
·样品蛋白提取 | 第56页 |
·鸡群中ALV和球虫检测 | 第56-58页 |
·JS11C1传染性克隆构建 | 第58-60页 |
·共感染致病性实验 | 第60-72页 |
·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3 结果 | 第73-136页 |
·ALV和球虫共感染现象的调查 | 第73-76页 |
·ALV的感染情况 | 第73-74页 |
·鸡球虫的检测情况 | 第74-76页 |
·ALV和鸡球虫共感染的统计 | 第76页 |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传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致病性分析 | 第76-83页 |
·成功构建ALV分离株JS11C1的传染性克隆 | 第76-77页 |
·ALV分离株JS11C1全序列测定 | 第77-78页 |
·JS11C1与其它ALV分离株序列比较分析 | 第78-81页 |
·拯救病毒r-JS11C1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 第81-83页 |
·不同亚群ALV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体内共感染研究 | 第83-136页 |
·不同亚群ALV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共感染鸡的致病性差异 | 第83-87页 |
·不同亚群ALV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共感染鸡的免疫学差异 | 第87-93页 |
·盲肠肠道菌群分析 | 第93-108页 |
·脾脏蛋白组学分析 | 第108-136页 |
4 讨论 | 第136-147页 |
·鸡群中存在ALV和球虫共感染的现象 | 第136-137页 |
·成功构建ALV分离株JS11C1的传染性克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支持将JS11C1等分离株定义为ALV新亚群 | 第137-139页 |
·不同亚群ALV与E. tenella共感染致病性增加 | 第139-140页 |
·不同亚群ALV与E. tenella共感染改变鸡体的免疫状态 | 第140-141页 |
·不同亚群ALV与E. tenella共感染引起鸡盲肠菌群的紊乱 | 第141-144页 |
·不同亚群ALV与E. tenella共感染引起脾脏蛋白组的差异表达 | 第144-147页 |
5 结论 | 第147-1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148-164页 |
7 致谢 | 第164-165页 |
8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