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酚类污染物的危害 | 第11页 |
·降解苯酚的方法 | 第11-17页 |
·液相中苯酚的氧气或空气氧化 | 第11-13页 |
·化学试剂氧化 | 第13-15页 |
·电化学氧化苯酚 | 第15-16页 |
·生化降解苯酚 | 第16页 |
·苯酚超临界水气化(SCWG) | 第16页 |
·光催化氧化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页 |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7-20页 |
·TiO_2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光催化局限性及改性方法 | 第21-24页 |
·贵金属沉积及Ag/TiO_2制备方法 | 第24-28页 |
·贵金属沉积TiO_2光催化原理 | 第24-25页 |
·贵金属沉积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不同沉积方法对光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激光催化降解 | 第28-29页 |
·激光降解污染物的原理 | 第28页 |
·激光降解污染物现状 | 第28-29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9-31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9-30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31页 |
·本章总结 | 第31-33页 |
第2章 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 第33-49页 |
·实验器材 | 第33-37页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装置 | 第34-36页 |
·罗丹明B和苯酚的理化性质 | 第36-37页 |
·检测方法 | 第37-40页 |
·RhB的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苯酚的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0-43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 | 第40-42页 |
·不同方法制备Ag/TiO_2 | 第42-43页 |
·光催化剂表征方法简介 | 第43-44页 |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43页 |
·催化剂的TEM表征 | 第43-44页 |
·催化剂的BET表征 | 第44页 |
·光催化剂实验性能研究 | 第44页 |
·Ag/TiO_2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研究 | 第44页 |
·Ag/TiO_2光催化降解苯酚实验研究 | 第44页 |
·脉冲激光Ag/TiO_2光催化单因素降解苯酚性能影响实验 | 第44-46页 |
·光照射时间对苯酚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45页 |
·pH对脉冲激光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45页 |
·苯酚浓度对脉冲激光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45-46页 |
·催化剂浓度对脉冲激光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46页 |
·脉冲激光强度对降解效果的研究 | 第46页 |
·光催化水处理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6-48页 |
·脉冲激光和UV光催化降解苯酚比较 | 第48-49页 |
第3章 光催化剂表征及性能结果分析 | 第49-67页 |
·光催化剂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49-51页 |
·TiO_2和Ag/TiO_2 XRD表征结果 | 第49-50页 |
·Ag/TiO_2(S2)的TEM表征结果 | 第50页 |
·Ag/TiO_2(S2)的BET表征结果 | 第50-51页 |
·Ag/TiO_2的光催化剂性能结果及讨论 | 第51-55页 |
·光催化剂的吸光度测试结果 | 第51页 |
·So、S1和S2光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结果 | 第51-53页 |
·TiO_2(So)和Ag/TiO_2(S2)光催化性能影响讨论 | 第53-55页 |
·Ag/TiO_2单因素对脉冲激光降解苯酚的影响 | 第55-63页 |
·光照时间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分析 | 第55-56页 |
·pH值对降解效果的分析 | 第56-59页 |
·苯酚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分析 | 第59-60页 |
·催化剂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分析 | 第60-62页 |
·激光强度对降解效果的分析 | 第62-63页 |
·脉冲激光和UV光催化降解的比较 | 第63-65页 |
·光催化反应时间 | 第63-64页 |
·反应启动时间方面 | 第64页 |
·单位能量降解率对比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