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15页 |
·水分胁迫对作物形态发育和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水分胁迫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水分胁迫对作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15页 |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植物体中褪黑素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植物中褪黑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研究 | 第16页 |
·植物中褪黑素影响其抗逆性的研究 | 第16-17页 |
·种子引发及效应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试验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0-21页 |
·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SPAD值 | 第20页 |
·光合参数及叶面积 | 第20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 | 第20页 |
·小麦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 | 第20-21页 |
·抗旱生理指标 | 第21页 |
·灌浆速率 | 第21页 |
·小麦生物量 | 第21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小麦苗期水分胁迫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22-34页 |
·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及绿叶面积的影响 | 第22-25页 |
·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对单株绿叶面积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 | 第26-28页 |
·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26-28页 |
·对小麦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8页 |
·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MDA、保护酶系统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8-32页 |
·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对CAT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物量积累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小麦拔节期水分胁迫后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34-44页 |
·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功能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功能叶MDA、保护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对MDA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CAT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灌浆过程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对小麦生物量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小麦灌浆期水分胁迫后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44-50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功能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4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旗叶SPAD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单茎绿叶面积的影响 | 第45-46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单茎生物量及在不同器官分配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50-55页 |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苗期水分胁迫下小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0页 |
·对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根系特征的影响 | 第51页 |
·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51页 |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拔节期水分胁迫后小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51-53页 |
·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2页 |
·对籽粒灌浆的影响 | 第52页 |
·对生物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褪黑素引发种子对灌浆期水分胁迫后小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53-55页 |
·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3页 |
·对SPAD值的影响 | 第53页 |
·对单茎绿叶面积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对生物量变化的影响 | 第54页 |
·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