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杨×毛白杨新杂种无性系抗寒性与叶片旱生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杨树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杨树种质资源分布 | 第11页 |
·杨树的特性及栽培现状 | 第11页 |
·杨树育种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植物抗寒性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植物形态结构与抗寒性 | 第13页 |
·细胞膜系统与抗寒性 | 第13-14页 |
·抗氧化系统与抗寒性 | 第14-15页 |
·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 | 第15页 |
·植物抗旱性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植物形态结构与抗旱性 | 第15-16页 |
·抗氧化酶系统与抗旱性 | 第16页 |
·光合作用与抗旱性 | 第16-17页 |
·逆境诱导蛋白与抗旱性 | 第17页 |
·植物抗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隶属函数分析法 | 第18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18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白杨派新杂种无性系抗寒性鉴定方法 | 第20-22页 |
·白杨派新杂种无性系叶片旱生结构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试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银白杨×毛白杨新杂种无性系抗寒性鉴定 | 第24-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银白杨×毛白杨新杂种无性系叶片旱生结构综合评价 | 第29-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银白杨×毛白杨新杂种无性系抗寒性鉴定 | 第34-35页 |
·银白杨×毛白杨新杂种无性系叶片旱生结构综合评价 | 第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