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第一部分 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铂类与紫杉类单药/或联合铂类不同顺序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 第16-38页 |
1.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16页 |
·分组 | 第16页 |
·治疗方案 | 第16-17页 |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 | 第17页 |
·研究终点 | 第17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2.结果 | 第18-28页 |
·入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 | 第18页 |
·治疗情况 | 第18-19页 |
·疗效分析 | 第19-23页 |
·OS | 第19-20页 |
·PFS | 第20-21页 |
·近期疗效 | 第21-23页 |
·不良反应分析 | 第23-27页 |
·后续治疗 | 第27-28页 |
3.讨论 | 第28-33页 |
4.结论 | 第33-34页 |
5.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二部分 应用MALDI-TOF质谱技术检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特异性多肽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 | 第38-55页 |
1.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38-41页 |
·样本情况 | 第38-39页 |
·样本采集流程 | 第39页 |
·MALDI-TOF-MS蛋白/多肽检测 | 第39-41页 |
·分组情况 | 第39页 |
·实验试剂及器材: | 第39-40页 |
·铜离子螯合纳米磁珠分离胸腔积液上清蛋白: | 第40页 |
·质谱点样 | 第40页 |
·MALDI-TOF-MS扫描: | 第40-41页 |
·胸腔积液标志物CEA检测: | 第4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8页 |
·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 第41-42页 |
·训练组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差异多肽分析: | 第42-45页 |
·训练组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多肽分类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盲法验证 | 第47页 |
·MALDI-TOF-MS分类模型与传统病理学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 | 第47-48页 |
·MALDI-TOF-MS分类模型与传统标志物CEA检测比较 | 第48页 |
3.讨论 | 第48-52页 |
4.结论 | 第52-53页 |
5.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文献综述(已发表) | 第55-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代表性论著(已发表) | 第64-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