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5-19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量 | 第21-24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4-34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4-29页 |
| ·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 第25-27页 |
|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 | 第27-29页 |
| ·区域地层分布 | 第29-31页 |
| ·区域地层格局 | 第29-31页 |
| ·第四系地层 | 第31页 |
| ·龙门山断裂带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 第3章 青川断裂构造地貌与地质特征 | 第34-60页 |
| ·断裂整体特征 | 第34-35页 |
| ·断错水系特征 | 第35-44页 |
| ·其它地貌特征 | 第44-52页 |
| ·断层露头 | 第52-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青川断裂古地震历史和强震行为 | 第60-79页 |
| ·古地震研究内容 | 第60页 |
| ·青川断裂古地震历史 | 第60-77页 |
| ·都家坝探槽 | 第60-69页 |
| ·唐家坝探槽 | 第69-77页 |
| ·青川断裂强震行为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5章 青川断裂水系参数特征与构造运动 | 第79-92页 |
|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 第79-83页 |
| ·数字高程模型概况 | 第79-80页 |
| ·SRTM数据 | 第80页 |
| ·ALOS-PRISM数据及其DEM生成 | 第80-83页 |
| ·水系参数原理及方法 | 第83-88页 |
|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及坡度-面积关系 | 第83-86页 |
| ·面积高度积分值H_i与曲线 | 第86-88页 |
| ·水系参数特征 | 第88-91页 |
| ·陡峭指数 | 第88-90页 |
| ·面积高度积分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6章 相关问题讨论 | 第92-98页 |
| ·青川断裂地震危险性 | 第92-93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构造作用及区域动力学模型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3页 |
|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第98-101页 |
| ·青川断裂几何结构、构造地貌与地质特征 | 第98-99页 |
| ·青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古地震历史和强震破裂行为 | 第99页 |
| ·青川断裂水系参数特征与构造运动 | 第99-100页 |
| ·青川断裂地震危险性 | 第100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强震行为 | 第100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构造作用及动力学模型 | 第100-101页 |
| ·主要进展和创新 | 第101页 |
|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4-115页 |
| 发表论文 | 第115-116页 |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