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峡江地区两汉墓葬随葬陶灶明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重庆峡江地区两汉墓葬随葬陶灶研究的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重庆峡江地区汉墓随葬陶灶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历史回溯 | 第11-12页 |
·重庆峡江地区两汉墓葬陶灶的发现与分布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理论) | 第13-14页 |
2 重庆峡江地区汉墓研究学术回顾 | 第14-17页 |
·重庆峡江地区历史地理概述 | 第14-17页 |
·重庆峡江地区地理特点 | 第14-15页 |
·重庆峡江地区历史沿革 | 第15-17页 |
3 重庆峡江地区两汉墓葬随葬陶灶的类型学研究 | 第17-29页 |
·关于年代不明随葬陶灶的年代断定 | 第17-18页 |
·陶灶明器的分类研究 | 第18-25页 |
·单眼灶 | 第18-22页 |
·双眼灶 | 第22-25页 |
·特性陶灶的探讨 | 第25-29页 |
·龙灶 | 第26-27页 |
·行灶 | 第27-29页 |
4 陶灶的对比研究 | 第29-38页 |
·陕西地区 | 第29-31页 |
·四川地区 | 第31-33页 |
·云贵地区 | 第33-34页 |
·两湖地区 | 第34-38页 |
5 随葬陶灶与其他随葬物的关联研究 | 第38-42页 |
·随葬器物组合、类型、丰度的研究 | 第38-39页 |
·埋葬葬骨物种类研究 | 第39-42页 |
6 空间布局特点与文化因素分析 | 第42-53页 |
·空间布局 | 第42-43页 |
·传播学分析 | 第43-44页 |
·文化因素分析研究 | 第44-53页 |
·祭灶与巫文化交织的宗教民俗 | 第45-46页 |
·丰富盐源促生的盐业经济 | 第46-47页 |
·贸易与交通交织的枝杈网线 | 第47-48页 |
·自然决定的生业状况限制 | 第48-49页 |
·移民人.促发的变量因素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A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