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第1章 麦克罗比的学术背景与思想来源 | 第16-26页 |
·亚文化:伯明翰学派的一个理论传统 | 第16-21页 |
·何谓亚文化 | 第17-19页 |
·亚文化产生的理由 | 第19-21页 |
·女性亚文化的催化剂:女性主义与后现代 | 第21-26页 |
·女性主义涌现的承认诉求 | 第21-23页 |
·后现代给予的话语自由 | 第23-26页 |
第2章 女性亚文化的思想内容 | 第26-38页 |
·女性亚文化的界定 | 第26-29页 |
·亚文化中的女性:边缘性“在场” | 第26-28页 |
·女性亚文化:文化的“补偿”方式 | 第28-29页 |
·女性亚文化的特征 | 第29-33页 |
·“风格”演变:从“无赖女孩”到“慕嬉士女孩” | 第29-31页 |
·文化空间:“卧室文化”“反学校文化”及“俱乐部文化” | 第31-33页 |
·女性亚文化的载体 | 第33-38页 |
·流行音乐与女性乐迷 | 第33-34页 |
·二手服装与女性创造力 | 第34-36页 |
·舞蹈与女性身体抵抗 | 第36-38页 |
第3章 女性亚文化思想反映的现实问题 | 第38-52页 |
·当代男权秩序下的女性诉求 | 第38-42页 |
·当代社会:女性的不幸依旧 | 第38-40页 |
·女性亚文化:女性争取合法化的一种方式 | 第40-41页 |
·女性解放之路:困难重重 | 第41-42页 |
·女性休闲生活中的自由 | 第42-47页 |
·珍贵的休闲时间 | 第43-45页 |
·被控制的休闲时间 | 第45-46页 |
·凸显个性的休闲时间 | 第46-47页 |
·后现代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 第47-52页 |
·多元、正义:后现代文化的许诺 | 第48-49页 |
·后现代社会隐性的性别歧视 | 第49-50页 |
·摆脱被观赏的困境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