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郝堂新村建设经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0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郝堂新村建设的背景与内容第20-29页
   ·郝堂新村背景与问题第20-23页
     ·郝堂新村建设背景第20页
     ·郝堂新村建设前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郝堂新村改造的过程第22-23页
   ·郝堂新村建设主要内容第23-29页
     ·以“内置金融”为手段,促进村社全面发展第23-24页
     ·创新农村社区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第24-27页
     ·以文化建设为主导,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第27-29页
第3章 郝堂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实现机理第29-37页
   ·规划原则第29-30页
   ·郝堂新村建设路径第30-34页
     ·政治方面第30页
     ·经济方面第30-32页
     ·社会方面第32页
     ·文化方面第32-33页
     ·生态方面第33-34页
   ·郝堂村建设实现机理第34-37页
     ·尊重村庄农民的意愿,加强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第34页
     ·设置村庄内置金融,探索农村金融深化服务第34-35页
     ·保持村庄原有空间格局,保留和新建相协调第35页
     ·注重村湾环境的塑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第35页
     ·建设郝堂宏伟小学,示范乡村现代公民教育第35-37页
第4章 郝堂新村主要建设成效第37-42页
   ·村社共同体开始恢复第37-38页
     ·自主新农村的形成第37页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第37页
     ·农民自治权更为充分第37页
     ·人才逐步回流第37-38页
   ·营造郝堂村的生态美景第38-39页
     ·格桑引路,茜茜飘香第38页
     ·依山傍水,古树成荫第38页
     ·野乔成林,植被丰富第38-39页
     ·景观意向,自然如画第39页
   ·乡土景观设计得以展开第39-42页
     ·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第39-40页
     ·构建特色建筑群落第40页
     ·修护乡村文化与历史第40-42页
第5章 郝堂新村建设经验与启示第42-45页
   ·郝堂新村建设经验第42-44页
     ·注重对原有村湾空间格局的研究第42页
     ·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第42页
     ·深入农村金融服务的探索第42-43页
     ·反映了理念与实践的契合第43页
     ·反映了利益相关者形成的合力第43-44页
   ·郝堂新村建设案例研究的启示第44-45页
     ·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第44页
     ·新农村建设应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44页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该加大新型农民的培育力度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主要结论第45页
   ·主要展望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RBF神经网络对县区级政府编制总量预测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