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前言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 ·中医对鼻鼽的辨证论治 | 第16-18页 |
| ·鼻敏感方组方成分功效 | 第18-19页 |
| ·IL-17、IL-10与AR的关系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28页 |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2-25页 |
| ·研究病例标准 | 第22-23页 |
|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 第23-24页 |
|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 | 第24-25页 |
|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 ·观察结果 | 第25-26页 |
| ·讨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28-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分组 | 第28页 |
| ·造模及给药 | 第28-29页 |
| ·作用研究 | 第29页 |
|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34页 |
| ·症状积分 | 第30-32页 |
| ·鼻粘膜病理结果 | 第32-33页 |
| ·血清IL-17、IL-10水平检测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