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的安排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 第13页 |
·人口代际结构 | 第13页 |
·论文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论文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论文综述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7-18页 |
3 我国人口代际结构对养老基金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18-26页 |
·我国代际人口统计 | 第18-19页 |
·我国代际人口结构趋势分析 | 第19-21页 |
·年轻代际人口数量的下降分析 | 第19页 |
·老龄化人口数量的上升分析 | 第19-20页 |
·人口代际结构变动使中国逐渐成为老龄化国家 | 第20-21页 |
·我国城镇职工参保养老基金人数统计 | 第21-23页 |
·我国代际人口结构变动对养老金的发展影响分析 | 第23-26页 |
·老龄化人口数量的上升加大养老基金支付压力 | 第23页 |
·年轻代际人口数量的减少降低养老基金的收入 | 第23页 |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发生改变 | 第23-24页 |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殊性分析 | 第24-26页 |
4 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基金偿付能力的实证检验 | 第26-37页 |
·养老基金偿付能力现状分析和度量指标 | 第26-28页 |
·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金偿付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26页 |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基金偿付能力指标 | 第26-28页 |
·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基金偿付能力实证检验 | 第28-33页 |
·模型的选取和回归过程的介绍 | 第28-29页 |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29-31页 |
·模型的建立和识别 | 第31-33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33页 |
·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基金未来偿付能力情况预测 | 第33-37页 |
5 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能力解决偿付能力不足问题 | 第37-46页 |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我国养老基金运营模式 | 第37页 |
·我国养老基金运营模式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针对养老基金运营问题采取的措施 | 第38页 |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风险及防范 | 第38-40页 |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种类 | 第38-39页 |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防范 | 第39-40页 |
·将养老基金累积结余进行投资以提高偿付能力 | 第40-42页 |
·效仿社保基金进行养老基金入市投资 | 第40-41页 |
·养老基金入市投资稳健标的选择 | 第41页 |
·养老基金入市追求收益标的选择 | 第41-42页 |
·养老基金与中国股市相互完善促进作用分析 | 第42-45页 |
·股市对养老基金的促进作用 | 第42-44页 |
·养老基金对股市的反向促进作用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代际人口结构老化对养老基金未来收支状况的不利影响 | 第46页 |
·投资股市是提高养老基金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 第46-47页 |
·养老基金与中国股市之间具有相互完善促进作用 | 第47页 |
·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改革我国的人口政策,延迟退休年龄 | 第47-48页 |
·增加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提高偿付能力 | 第48-49页 |
·加大国有股划转养老基金的比例,充实养老基金 | 第49页 |
·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分担养老基金支付压力 | 第49-50页 |
·加大经济改革力度,提高养老基金的收入水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