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全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1-13页
     ·主要研究目的第1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第14-22页
   ·土壤石油污染第14-16页
     ·土壤石油污染来源第14-15页
     ·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第15页
     ·土壤石油污染危害第15-16页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第16-18页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第16-17页
     ·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第17-18页
   ·生物堆置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第18-22页
     ·生物堆置技术概述第18-19页
     ·生物堆置技术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第三章 通风方式对生物堆置修复技术的影响第22-36页
   ·引言第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供试材料与设备第22-23页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试验设置第24-26页
     ·分析方法第26-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堆置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第29-30页
     ·堆置过程中石油降解情况第30-32页
     ·堆置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第32-35页
   ·结论第35-36页
第四章 添加引发剂对生物堆置修复技术的影响第36-45页
   ·引言第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供试材料与设备第36页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36页
     ·试验设置第36-38页
     ·分析方法第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堆置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第38-39页
     ·堆置过程中石油降解情况第39-41页
     ·堆置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第41-44页
   ·结论第44-45页
第五章 C/N 对生物堆置修复技术的影响第45-53页
   ·引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供试材料与设备第45页
     ·供试仪器与试剂第45页
     ·试验设置第45-47页
     ·分析方法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堆置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第47页
     ·堆置过程中石油降解情况第47-49页
     ·堆肥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第49-52页
   ·结论第52-53页
第六章 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设计第53-64页
   ·引言第53页
   ·微生物-植物-改良剂联合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简介第53-54页
   ·实地调查第54-56页
   ·生物堆置异位修复工程设计第56-57页
     ·场地设计第56页
     ·管道铺设第56-57页
     ·堆体形状及防雨设施的设计第57页
   ·回田工程设计第57-64页
     ·供试材料第57-58页
     ·回田量计算第58页
     ·土壤回田第58页
     ·土壤监测第58-64页
第七章 工程效益分析第64-66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64-65页
     ·异位修复阶段经济效益分析第64页
     ·原位修复阶段经济效益分析第64-65页
   ·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第65-66页
第八章 全文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好氧颗粒污泥降解头孢类抗生素研究
下一篇: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