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石油降解混合菌的构建及其固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4页
   ·石油污染土壤现状与危害第13页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第13-16页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第14页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的机理第14-15页
     ·微生物降解影响因素第15-16页
   ·固定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第16-20页
     ·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第17-18页
     ·固定化微生物方法第18-19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第19-20页
   ·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第20-21页
     ·T-RFLP基本原理第20-21页
     ·T-RFLP分析技术的应用第21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技术路线图第23-24页
2 响应面优化石油降解混合菌配比及其降解条件研究第24-35页
   ·引言第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实验用菌种第24-25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5-26页
     ·培养基配制第26页
     ·单因素实验第26页
     ·响应面优化混合菌配比第26-27页
     ·验证混合菌配比实验第27页
     ·混合菌降解石油影响因素研究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4页
     ·单菌最佳接种量水平范围第27-28页
     ·响应面优化数据分析第28-30页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及寻求最优点第30-32页
     ·验证试验第32页
     ·混合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单菌株及混合菌降解石油产物分析第35-40页
   ·引言第35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菌种来源第35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5页
     ·培养基第35页
     ·原油降解率的测定第35-36页
     ·残油组分GC-MS分析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单菌株和混合菌的降解率比较第36页
     ·单菌株和混合菌降解代谢产物分析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固定化混合菌制备及其初步研究第40-46页
   ·引言第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载体来源第40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0-41页
     ·固定化颗粒制备第41页
     ·固定化小球物理性能测试第41页
     ·固定化小球微观结构观察第41-42页
     ·固定化颗粒吸附降解测定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43-44页
     ·固定化颗粒的吸附降解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第46-55页
   ·引言第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供试油样及土样第46-47页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7页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实验第47-48页
     ·脲酶活性测定第48-49页
     ·土壤石油烃的测定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脲酶活性标准曲线第49-50页
     ·修复土壤脲酶活性变化第50-52页
     ·修复土壤石油降解率变化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第55-61页
   ·引言第55页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供试菌种及土样第55页
     ·总DNA提取及PCR扩增第55-56页
     ·限制性酶切及基因扫描第56页
     ·基于T-RFLP图谱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0页
     ·T-RFLP指纹图谱第56-57页
     ·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第57-58页
     ·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第58页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果枸杞内生真菌R4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下一篇:毛皮染色废水生化处理技术及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