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地表过程与化学风化 | 第13-14页 |
·全球河流水化学及流域化学风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河流流域化学风化的高分辨率研究 | 第15-16页 |
·河水微量元素的研究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黄土化学风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黄河流域化学风化研究 | 第18-19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地理与水文特征 | 第23-24页 |
·地质特征 | 第24页 |
·气候特征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 | 第27-29页 |
·样品采集 | 第27页 |
·样品实验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黄河中游水化学中主要离子的季节性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 第29-51页 |
·龙门水文站2013年气温及水温、径流量、悬浮物浓度及其季节性变化 | 第29页 |
·龙门水文站2013年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9页 |
·河水化学的一般特征 | 第29-31页 |
·主要阴阳离子的季节性变化 | 第31-39页 |
·主要离子来源 | 第39-46页 |
·大气输入 | 第39-40页 |
·蒸发岩溶解 | 第40-41页 |
·硅酸盐风化 | 第41-42页 |
·碳酸盐风化 | 第42页 |
·人类贡献 | 第42-46页 |
·通量计算 | 第46-47页 |
·硅酸盐、碳酸盐风化速率 | 第46页 |
·硅酸盐、碳酸盐CO_2消耗通量 | 第46-47页 |
·黄河中游流域硅酸盐、碳酸盐风化的控制因素 | 第47-51页 |
·物理侵蚀与硅酸盐、碳酸盐风化的关系 | 第47-48页 |
·气候要素(温度和流量)与硅酸盐、碳酸盐风化的关系 | 第48-51页 |
第五章 黄河中游水化学中微量元素的季节性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 第51-59页 |
·龙门水文站2013年河水微量元素季节性变化 | 第51-55页 |
·龙门水文站2013年河水微量元素通量对比 | 第55-56页 |
·微量元素来源分析 | 第56-59页 |
·岩石风化(PC2:Ba、Mo、V) | 第56-57页 |
·人类活动(Cu、Ni、Co、Mn) | 第57-58页 |
·其他(Se)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