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重金属总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河流底泥重金属评价方法与标准 | 第18-22页 |
| ·国内外河流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模型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 第3章 区域污废水重金属排放总量目标的确定方法 | 第28-47页 |
| ·区域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 第28-30页 |
| ·方法一:目标分解法 | 第30-31页 |
| ·方法二:水质折算法 | 第31-33页 |
| ·方法三:容量法 | 第33-45页 |
| ·排放口总量的确定方法 | 第33-34页 |
| ·构建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一维分相模型 | 第34-41页 |
| ·水环境容量总量和底泥容量总量的确定方法 | 第41-44页 |
| ·区域重金属排放总量目标的确定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45-47页 |
| 第4章 区域污废水重金属排放总量目标制定的案例研究 | 第47-68页 |
| ·案例区域概况 | 第47-52页 |
| ·地理区位与目标时段 | 第47-48页 |
| ·红河州社会经济和涉重产业发展特征 | 第48-50页 |
| ·红河州河流水质重金属超标状况 | 第50-51页 |
| ·红河州污废水中重金属排放情况 | 第51-52页 |
| ·红河州重点防控重金属类型的筛选 | 第52-54页 |
| ·目标分解法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 ·水质折算法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 ·容量法计算结果 | 第58-65页 |
| ·排放口总量的确定 | 第58-59页 |
| ·水环境容量总量的确定 | 第59-64页 |
| ·红河州污废水重金属排放总量目标的确定 | 第64-65页 |
| ·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建议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