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城市林业 | 第11-13页 |
·城市林业概念 | 第11页 |
·城市林业效益 | 第11-12页 |
·城市林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城市林业土壤 | 第13-14页 |
·城市林业土壤定义 | 第13页 |
·土壤质量定义 | 第13页 |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 第13-14页 |
·城市林业土壤研究状况 | 第14页 |
·DNA测序技术 | 第14-15页 |
·经典DNA测序技术 | 第14-15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2 不同人工林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差异 | 第17-33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试验内容和方法 | 第17-24页 |
·土壤水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土壤pH测定 | 第18页 |
·土壤电导率的测定 | 第18页 |
·转化酶活性测定 | 第18-19页 |
·脲酶活性测定 | 第19-20页 |
·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20-21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1-23页 |
·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 | 第24-25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酸碱度差异 | 第25-26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电导率差异 | 第26-27页 |
·不同人工林的土壤转化酶活性差异 | 第27-28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脲酶活性差异 | 第28-29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磷酸酶活性 | 第29-30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 第30-31页 |
·不同人工林土壤FDA水解酶活性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 | 第33-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试验内容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不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 | 第37-4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7-41页 |
·因子分析 | 第41-45页 |
·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 | 第47-62页 |
·提取土壤真菌总DNA | 第47-49页 |
·手提土壤真菌总DNA | 第47页 |
·试剂盒提土壤真菌总DNA | 第47-49页 |
·试剂盒提土壤真菌总DNA的ITS序列PCR检测 | 第49页 |
·荧光定量 | 第49页 |
·生物信息分析 | 第49-51页 |
·原始数据样品区分与统计 | 第50页 |
·数据优化与统计 | 第50页 |
·OTU聚类 | 第50页 |
·分类学分析(Taxonomy) | 第50-51页 |
·多样性指数(Alpha-diversity) | 第51页 |
·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 第51页 |
·Shannon-Wiener曲线 | 第51页 |
·群落结构组分 | 第51页 |
·群落Heatmap图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DNA样品的提取结果 | 第51-52页 |
·DNA样品ITS-PCR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数据优化统计结果 | 第53-54页 |
·OTU聚类与多样性分析结果 | 第54页 |
·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与Shannon-Wiener曲线 | 第54-55页 |
·群落结构组分分析 | 第55-59页 |
·Heatmap热图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