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杂交水稻制种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叶器官光合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非叶器官光合特性研究 | 第14-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供试品种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20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光合关键酶PEPC活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0页 |
·~(14)C同位素分子示踪测定 | 第20页 |
·光合产物贡献率的测定 | 第2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 第21-23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21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21-23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差异 | 第23-26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23-25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PE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5-26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荧光参数的差异 | 第26-32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ΦPS Ⅱ的变化 | 第26-28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qP的变化 | 第28-29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NPQ的变化 | 第29-30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ETR的变化 | 第30-32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14)C同位素示踪的差异 | 第32-33页 |
·杂交水稻制种群体不同绿色器官光合产物贡献率的差异 | 第33-3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