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平面抛物面天线概述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页 |
| ·平面抛物面天线的应用 | 第8-9页 |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第10-22页 |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10页 |
| ·FDTD在天线领域中的发展 | 第10页 |
| ·Yee原胞 | 第10-11页 |
| ·直角坐标系中的FDTD | 第11-13页 |
| ·一维问题 | 第13-14页 |
| ·二维问题 | 第14-17页 |
| ·三维问题 | 第17-19页 |
| ·解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 ·数值色散 | 第20页 |
| ·边界吸收条件 | 第20-21页 |
| ·激励源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天线基础 | 第22-35页 |
| ·基本参量 | 第22页 |
| ·波瓣图 | 第22-24页 |
| ·波束范围或波束立体角 | 第24页 |
| ·辐射强度 | 第24页 |
| ·波束效率 | 第24-25页 |
| ·定向性D和增益G | 第25-26页 |
| ·定向性与分辨率 | 第26页 |
| ·天线.径 | 第26-27页 |
| ·有效高度 | 第27-28页 |
| ·无限电通信线路 | 第28-29页 |
| ·振荡偶极子产生的场 | 第29页 |
| ·天线的场区 | 第29页 |
| ·用于陆上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 | 第29-34页 |
| ·平面抛物面相位补偿原理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单元形式对平面抛物面天线特性的影响 | 第35-51页 |
| ·电筒型阵元 | 第35-42页 |
| ·单元扫描角度对平面抛物面天线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35-39页 |
| ·单元间距对平面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 ·U-T型阵元 | 第42-49页 |
| ·单元扫描角度对平面抛物面天线传输特性的影响 | 第42-46页 |
| ·单元间距对平面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 ·电筒型阵元与U-T型阵元在相同条件下辐射特性的比较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单元排列方式对平面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 ·电筒型阵元单元排布对平面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 ·U-T型阵元单元排布对平面抛物面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 ·U-T型阵元与电筒型阵元在相同排布下辐射特性的比较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