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选题背景 | 第6页 |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7-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大城市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 | 第13-17页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概述 | 第13页 |
·大城市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 | 第13-17页 |
第三章 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 | 第17-33页 |
·松江城镇化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情况概述 | 第17-20页 |
·松江城镇化发展概述 | 第17-18页 |
·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概述 | 第18-20页 |
·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 第20-29页 |
·产业路径 | 第20-23页 |
·注重二三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大型“蓄水池” | 第20-21页 |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 第21-22页 |
·发展家庭农场,拓宽劳农村动力转移转路径 | 第22-23页 |
·空间路径 | 第23-25页 |
·建设松江新城,为实现本地转移提供空间和载体 | 第23-24页 |
·实施“南北工程”工程,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 | 第24-25页 |
·公共服务路径 | 第25-29页 |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注入“润滑剂” | 第25-26页 |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 | 第26-28页 |
·健全农民安置机制,为农民提供“身心”双保险 | 第28-29页 |
·松江路径的适用性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农民就业措施 | 第33-38页 |
·美国 | 第33-34页 |
·日本 | 第34-36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普遍意义与完善措施 | 第38-45页 |
·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普遍意义 | 第38-42页 |
·产业发展方面 | 第38-40页 |
·重视基础农业的发展 | 第38-39页 |
·努力实现工业化 | 第39页 |
·推行农业产业化 | 第39-40页 |
·新城镇建设方面 | 第40页 |
·公共服务建设方面 | 第40-42页 |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 第40-41页 |
·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 第41-42页 |
·完善松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7页 |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