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治理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一、 国家认同及其特征 | 第17-20页 |
二、 民族认同 | 第20-21页 |
三、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治理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双认同”的统一 | 第22-28页 |
一、 少数民族文化是连接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纽带 | 第22-26页 |
二、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国家认同构建前提的前提 | 第26页 |
三、 国家认同是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影响国家认同构建的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一节 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全球化”对国家认同构建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一、 文化全球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 第28页 |
二、 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一定的威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市场经济”对国家认同构建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单一性”对国家认同构建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一、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主体的单一 | 第30页 |
二、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制定的单一 | 第30页 |
三、 少数民族文化财政投入方式的单一 | 第30-31页 |
四、 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供给内容的单一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32-36页 |
第一节 思想上:重经济,轻文化,不利于提升对国家情感的激发 | 第32页 |
第二节 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不利于提升对国家公平的认同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载体上:重硬件,轻教育,不利于提升对国家文化的认同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方式上:重突击,轻制度,不利于提升对国家认同的稳定 | 第34页 |
第五节 队伍上:人员少,流失多,不利于提升对国家认同的后劲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治理,共同构建国家认同 | 第36-40页 |
第一节 我国应用治理理论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 第36-37页 |
一、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 | 第36页 |
二、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目标多元化 | 第36页 |
三、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信息共享的多元化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1+N”模式 | 第37-40页 |
一、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主体的“1+N”模式 | 第37页 |
二、 少数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1+N”模式 | 第37-38页 |
三、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的“1+N”模式 | 第38页 |
四、 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方式的“1+N”模式 | 第38页 |
五、 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1+N”模式 | 第38-39页 |
六、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1+N”模式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