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营南坡沙四段薄互储层测井及地质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6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薄层校正研究第11-12页
     ·岩性识别与储层划分研究第12页
     ·薄互油气层识别与评价第12页
     ·储层综合评价第12页
     ·储层综合再评价及分析第12页
     ·薄互层油藏的潜力分析第12-13页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技术路线第13-14页
     ·技术关键第14页
   ·认识及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薄互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16-23页
   ·河流相中薄互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16页
   ·三角洲相薄互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16-17页
     ·河口坝微相第17页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第17页
     ·漫滩微相第17页
     ·前缘席状砂微相第17页
   ·滨浅湖相薄互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17-20页
     ·滨浅湖相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第17-18页
     ·滩坝薄互层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第18-20页
   ·滑塌相中薄互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20-23页
     ·滑塌相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第20-21页
     ·滑塌相薄层成因第21-22页
     ·滑塌相砂体的分布规律第22-23页
第三章 含油气薄互层的测井识别第23-69页
   ·常规测井资料在含油气薄互层的识别与评价第23-49页
     ·薄互层测井响应机理分析第23-30页
     ·薄互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第30-37页
     ·薄互层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第37-39页
     ·薄互层流体测井响应特征第39-41页
     ·实例分析第41-49页
   ·成像资料在含油气薄互层中的识别与评价第49-52页
     ·FMI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简介第50页
     ·岩心资料刻度成像测井资料的方法第50-51页
     ·成像资料标定常规测井的薄互层识别方法第51-52页
   ·地化资料在含油气薄互层中的识别与评价第52-59页
     ·地化录井、气测录井资料在含油气薄互层识别中的优势第52-53页
     ·利用地化录井、气测录井资料判识含油气薄互层第53-59页
   ·核磁共振资料在含油气薄互层的识别与评价第59-67页
   ·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含油气薄互层的测井解释第69-96页
   ·薄互层的测井层厚校正第69-71页
     ·声波时差的薄互层层厚校正第69-70页
     ·补偿中子的薄互层层厚校正第70-71页
   ·薄互层储层四性标准研究第71-77页
     ·有效厚度岩性标准第71-72页
     ·含油性标准第72页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第72-73页
     ·有效厚度电性标准第73-77页
   ·孔隙度解释第77-80页
   ·含油饱和度解释第80-91页
   ·储层分类、采收率计算及产能预测第91-96页
     ·储层分类第91-92页
     ·采收率第92-95页
     ·产能预测第95-96页
第五章 含油气薄互层测井系列选取第96-98页
第六章 效果分析第98-104页
   ·复查老井情况第98-102页
     ·测井二次解释第98-100页
     ·试油成功案例第100-102页
   ·潜力分析第102-10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口油田长6油藏特征及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下一篇:七里村油田王槐子沟油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