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1 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 第8-23页 |
·国内外霉菌毒素的污染概况 | 第8页 |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 | 第8-13页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 | 第9-10页 |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 | 第10页 |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OT) | 第10-11页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DON) | 第11页 |
·T-2 毒素 | 第11-12页 |
·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 | 第12页 |
·麦角碱(ergot alkaloid) | 第12-13页 |
·饲料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 第13-14页 |
·温度 | 第13页 |
·湿度 | 第13页 |
·pH | 第13页 |
·营养因子 | 第13页 |
·氧气 | 第13-14页 |
·能量 | 第14页 |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 | 第14-17页 |
·降低饲料适口性和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 第14页 |
·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 第14-17页 |
·对人体的危害 | 第17页 |
·影响饲料霉菌毒素毒性效应的因素 | 第17-19页 |
·动物因素方面 | 第17页 |
·饲料霉菌毒素之间协同作用 | 第17-19页 |
·营养因素方面 | 第19页 |
·饲料添加剂方面 | 第19页 |
·饲料霉菌毒素的控制技术 | 第19-23页 |
·霉菌及毒素的预防措施 | 第19-20页 |
·霉菌毒素的常用脱毒方法 | 第20-21页 |
·霉菌毒素解毒方法的新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3-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时间 | 第23页 |
·试验地点及条件 | 第23页 |
·试验猪品种 | 第23-24页 |
·其它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分组 | 第24页 |
·测定项目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检测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 | 第25页 |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对猪病亡率的影响 | 第26页 |
·对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26-27页 |
·对蓝耳病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伪狂犬病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免疫球蛋白 G(IgG)的影响 | 第29页 |
·对免疫球蛋白 A(IgA)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免疫球蛋白 M(IgM)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总蛋白(TP)的影响 | 第31页 |
·对白蛋白(ALB)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球蛋白(GLB)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 | 第33页 |
·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血尿素氮(BUN)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血清肌酐(CR)的影响 | 第35页 |
·对血清尿酸(UA)影响 | 第35-36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6-38页 |
·对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页 |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猪病亡率的影响 | 第37页 |
·对抗体水平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第38页 |
全文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