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生物质能概述 | 第9-11页 |
·生物质能的特点及来源 | 第9-10页 |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意义 | 第10-11页 |
·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 | 第11-12页 |
·生物油的特性及改性提质 | 第12-14页 |
·生物油的特性 | 第12-13页 |
·生物油改性提质 | 第13-14页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 第14-15页 |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7页 |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 第15-16页 |
·超临界甲醇 | 第16-17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实验仪器和原材料 | 第19-20页 |
·实验过程 | 第20-23页 |
·超临界下酯化实验 | 第20-21页 |
·常压下模拟生物油酯化 | 第21-2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催化剂的评价 | 第2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23页 |
·生物油超临界酯化 | 第23页 |
·模拟生物油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色谱条件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7页 |
·酯化反应数据处理 | 第27页 |
·真实生物油酯化的分析 | 第27-29页 |
·生物油酯化前后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生物油品质的评价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生物油中反应性化合物对羧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的影响 | 第29-44页 |
·各组分在反应中的物料平衡 | 第29-30页 |
·酯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30-32页 |
·两种酸单独酯化和共同酯化 | 第32-34页 |
·生物油中其它组分酸酯化的影响 | 第34-38页 |
·水对酯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酮类物质对酯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酚类物质对酯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醛类物质对酯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模拟生物油的酯化 | 第38-42页 |
·温度对模拟生物油酯化的影响 | 第39页 |
·压力对模拟生物油酯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催化剂用量对模拟生物油酯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超临界甲醇中固体酸催化生物油酯化提质 | 第44-61页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4-46页 |
·活性组分的选择 | 第44-45页 |
·载体的筛选 | 第45-46页 |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6-48页 |
·H_2SO_4浸渍液浓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反剂应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SO_4~(2-)/γ-Al_2O_3固体酸的结构和酸性能表征 | 第48-52页 |
·焙烧温度对SO_4~(2-)/γ-Al_2O_3固体酸的酸强度影响 | 第48-49页 |
·SO_4~(2-)/γ-Al_2O_3固体酸XRD分析 | 第49-50页 |
·SO_4~(2-)/γ-Al_2O_3固体酸的比表面积和孔径 | 第50页 |
·SO_4~(2-)/γ-Al_2O_3固体酸的TG-DTG分析 | 第50-51页 |
·SO_4~(2-)/γ-Al_2O_3固体超强酸的SEM图 | 第51-52页 |
·催化剂性能考察 | 第52-54页 |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2-53页 |
·生物油中主要组分的结焦情况 | 第53-54页 |
·真实生物油的酯化 | 第54-59页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生物油 | 第55-56页 |
·固体酸催化酯化对生物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56-58页 |
·酯化后生物油蒸馏馏分分析 | 第58-59页 |
·生物油稳定性的考察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