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灵菌红素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 ·灵菌红素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灵菌红素的合成及提取方法 | 第8-9页 |
| ·灵菌红素的理化性质 | 第9页 |
| ·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9-13页 |
| ·蛋白质 | 第10-12页 |
| ·脱氧核糖核酸 | 第12-13页 |
| ·蛋白质、DNA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3-14页 |
| ·荧光光谱法 | 第14-17页 |
| ·红外光谱法 | 第17-18页 |
| ·圆二色谱法 | 第18页 |
| ·微量热法 | 第18页 |
| ·粘度测量法 | 第18-19页 |
| ·其他方法 | 第19页 |
| ·本论文选题依据、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课题选择的依据和意义 | 第19-20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 第二章 灵菌红素与鸡蛋清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 第26-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7页 |
| ·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28-30页 |
| ·圆二色谱 | 第30-31页 |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31-32页 |
| ·荧光猝灭机制研究 | 第32-35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灵菌红素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9-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试剂 | 第39页 |
| ·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0-41页 |
| ·热重分析 | 第41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41-43页 |
| ·圆二色谱 | 第43-44页 |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44-45页 |
| ·荧光猝灭机制研究 | 第45-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第四章 灵菌红素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 第53-6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试剂 | 第53页 |
| ·仪器 | 第53-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4-56页 |
| ·荧光光谱 | 第56页 |
|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56-57页 |
| ·圆二色谱 | 第57-58页 |
| ·热变性研究 | 第58-59页 |
| ·粘度研究 | 第59页 |
| ·荧光猝灭机制研究 | 第59-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