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库上游金属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重金属及其环境效应 | 第12-13页 |
| ·重金属形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第15-19页 |
| ·地理概况 | 第15页 |
|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 ·水系及水文条件 | 第15-16页 |
| ·矿区土壤环境条件 | 第16页 |
| ·研究区域矿区地质概况 | 第16-19页 |
| ·铁矿开采区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 ·金矿开采区地质概况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 ·样品的分析测定 | 第19-22页 |
| ·重金属总量分析测定 | 第19-20页 |
| ·重金属形态含量分析测定 | 第20页 |
| ·有机质的分析测定 | 第20-21页 |
| ·土壤中pH值分析测定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铁矿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22-34页 |
| ·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22-25页 |
| ·重金属总量 | 第22-23页 |
| ·重金属污染水平 | 第23-25页 |
| ·化学统计学分析铁矿土壤中重金属分布 | 第25-27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 ·聚类分析 | 第26-27页 |
| ·表层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 第27-34页 |
| ·重金属形态 | 第27-31页 |
| ·Tucker3模型 | 第31-34页 |
| 第五章 金矿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34-44页 |
| ·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34-36页 |
| ·重金属总量 | 第34-35页 |
| ·重金属污染水平 | 第35-36页 |
| ·化学统计学分析金矿土壤重金属分布 | 第36-37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 ·聚类分析 | 第37页 |
| ·表层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 第37-44页 |
| ·重金属形态 | 第37-42页 |
| ·Tucker3模型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对比分析铁、金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44-48页 |
| ·矿区重金属总量分布 | 第44-45页 |
| ·重金属形态含量的分布 | 第45-46页 |
| ·主成分分析(PCA)确定重金属来源 | 第46-48页 |
| 第七章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8-64页 |
| ·地累积指数法 | 第48-53页 |
| ·地累积指数 | 第48页 |
| ·铁矿和金矿土壤重金属地积累指数法 | 第48-53页 |
|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 第53-57页 |
| ·生态风险指数 | 第53-54页 |
| ·铁矿与金矿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 | 第54-57页 |
| ·模糊数学综合法 | 第57-64页 |
| ·模糊数学 | 第57-58页 |
| ·模糊数学综合法基本理论 | 第58-60页 |
| ·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分析 | 第60-64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本文结论与讨论 | 第64-65页 |
| ·本文创新点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