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9页 |
·冷原子钟 | 第11-12页 |
·冷原子光钟 | 第12-17页 |
·Sr 原子光钟静态电偶极极化率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重原子电子相关能的计算 | 第20-30页 |
·电子相关能 | 第20-21页 |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 第21-23页 |
·多体微扰理论 | 第23-26页 |
·耦合簇方法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锶原子极化率的有限场计算 | 第30-36页 |
·有限场方法 | 第30-33页 |
·分子极化理论的有限场方法 | 第30-32页 |
·Sr 原子基态 5s~(21)S0和激发态 5s5p~(3)PJ静态电偶极极化率 | 第32-33页 |
·耦合表象中激发态的标量和张量电偶极极化率 | 第33-34页 |
·未耦合表象中激发态的标量和张量电偶极极化率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锶原子极化率的相对论全阶计算 | 第36-58页 |
·基于 Dirac-Coulomb-Hartree-Fock 的计算 | 第36-51页 |
·狄拉克方程 | 第36-42页 |
·哈密顿算符 | 第42-47页 |
·波函数模块 | 第47-50页 |
·基组 | 第50-51页 |
·多参考态全阶耦合簇计算 | 第51-52页 |
·Sr 原子光钟静态电偶极极化率的计算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