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6-50页 |
第1章 Ⅱ 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机制及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概述 | 第16-18页 |
·RTA 和 Stx2A 的结构及酶活机制 | 第18-19页 |
·蓖麻毒素和志贺毒素抑制剂的研发策略 | 第19-21页 |
·蓖麻毒素 A 亚基活性位点抑制剂 | 第21-22页 |
·其他类志贺毒素和蓖麻毒素小分子抑制剂 | 第22-23页 |
·展望 | 第23-24页 |
第2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 第24-40页 |
·概述 | 第24-25页 |
·微生物学特性和分类 | 第25-26页 |
·流行病学特征 | 第26-30页 |
·主要毒力因子 | 第30-36页 |
·STEC 的耐药性 | 第36-37页 |
·STEC 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STEC 感染的治疗 | 第39页 |
·展望 | 第39-40页 |
第3章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存在的问题及中药治疗的优势 | 第40-50页 |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耐药性产生 | 第41-45页 |
·中药治疗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 第45-47页 |
·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50-118页 |
第1章 黄芩苷抗志贺样毒素活性的发现 | 第50-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结果 | 第54-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2章 Ⅱ 型志贺毒素(Stx2)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活性研究 | 第62-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70页 |
·结果 | 第70-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3章 黄芩苷抗 Ⅱ 型志贺毒素和蓖麻毒素活性的研究 | 第76-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80页 |
·结果 | 第80-84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4章 黄芩苷对蓖麻毒素中毒和小鼠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研究 | 第86-9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9页 |
·结果 | 第89-94页 |
·讨论 | 第94-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蓖麻毒素与黄芩苷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 第96-1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6-99页 |
·结果 | 第99-109页 |
·讨论 | 第109-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黄芩苷抑制 Ⅱ 型志贺毒素和蓖麻毒素活性的靶标确证 | 第112-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5页 |
·结果 | 第115-116页 |
·讨论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38页 |
导师简介 | 第138-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