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 第1-13页 |
摘要 | 第13-17页 |
ABSTRACT | 第17-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4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22-2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暂态分析 | 第26页 |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 | 第26-29页 |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 第29-3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1-3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暂态特性研究 | 第34-62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控制系统对线路故障分析的影响 | 第35-39页 |
·直流输电系统基本控制原理 | 第35-36页 |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 | 第36-37页 |
·控制系统对线路故障分析的影响 | 第37-39页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 第39-46页 |
·双极全压对称正送方式 | 第40-42页 |
·双极电压不对称正送方式 | 第42-43页 |
·双极全压对称反送方式 | 第43-45页 |
·单极大地回线正送方式 | 第45-46页 |
·直流滤波器与平波电抗器阻抗特性分析 | 第46-49页 |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 | 第49-52页 |
·故障暂态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故障暂态分析 | 第50-52页 |
·雷击 | 第52-59页 |
·雷电放电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雷击暂态仿真方法 | 第54-57页 |
·雷击暂态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换相失败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考虑故障选极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 | 第62-98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故障选极 | 第63-69页 |
·电压突变量暂态特征分析 | 第63-69页 |
·故障选极判据 | 第69页 |
·区内故障判别 | 第69-74页 |
·电流突变量暂态特征分析 | 第69-71页 |
·平稳小波变换与电流突变量极性提取 | 第71-73页 |
·区内故障判据 | 第73-74页 |
·单极运行方式 | 第74页 |
·保护判据与策略 | 第74-77页 |
·保护判据 | 第74-76页 |
·保护策略 | 第76-77页 |
·仿真验证 | 第77-96页 |
·仿真系统 | 第77-78页 |
·仿真案例说明 | 第78-79页 |
·仿真分析 | 第79-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四章 基于电压和电流突变量方向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 | 第98-122页 |
·引言 | 第98页 |
·电压和电流突变量方向特征分析 | 第98-103页 |
·正极和负极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区内故障 | 第99-100页 |
·正极整流站和逆变站电抗器外侧故障 | 第100-101页 |
·负极整流站和逆变站电抗器外侧故障 | 第101-102页 |
·交流系统故障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页 |
·电压和电流突变量方向的判别 | 第103-106页 |
·方向判别方法的选取 | 第103-105页 |
·积分计算数据窗口长度 | 第105页 |
·方向判别门槛值的整定 | 第105页 |
·电压和电流突变量方向判据 | 第105-106页 |
·保护判据与策略 | 第106-108页 |
·保护判据 | 第106-107页 |
·保护策略 | 第107-108页 |
·仿真验证 | 第108-121页 |
·仿真系统 | 第108页 |
·仿真案例说明 | 第108-109页 |
·仿真分析 | 第10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五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新算法 | 第122-140页 |
·引言 | 第122-123页 |
·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新算法 | 第123-125页 |
·行波波头传播特性曲线的求取 | 第125-131页 |
·分布电流变化特征分析 | 第125-128页 |
·直流输电线路模量提取 | 第128-129页 |
·分布电流初次突变时刻的检测 | 第129-130页 |
·单极运行方式 | 第130-131页 |
·故障测距算法实现 | 第131-135页 |
·算法实现策略 | 第131-132页 |
·算法可靠性分析 | 第132-133页 |
·故障测距误差分析 | 第133-134页 |
·算法特点 | 第134-135页 |
·仿真验证 | 第135-138页 |
·仿真系统 | 第135-136页 |
·仿真案例说明 | 第136-137页 |
·仿真分析 | 第137-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总结 | 第140-142页 |
·展望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6-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58-159页 |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