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受虐妇女综合征概述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以暴制暴”的悲剧 | 第9-11页 |
二、 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理论 | 第11-13页 |
(一) 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 其他救助方式的阙如 | 第13页 |
三、 国外对于“受虐妇女综合征”专家证言的适用 | 第13-15页 |
四、 受虐妇女综合征在我国的适用困境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恢复性司法概况 | 第16-24页 |
一、 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及特征 | 第16-18页 |
(一) 恢复性司法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恢复性司法的特征 | 第17-18页 |
二、 恢复性司法在国外的适用情况 | 第18-21页 |
(一) 恢复性司法发展概况 | 第18页 |
(二) 恢复性司法应用的主要运用模式 | 第18-21页 |
三、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 | 第21-24页 |
(一) 刑事和解 | 第21-23页 |
(二) 社区矫正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对“受虐妇女综合征”群体适用恢复性司法 | 第24-39页 |
一、 适用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一) 有利于此类案件量刑公正公平 | 第24-27页 |
(二) 有利于维护此类案件相关群体权益 | 第27页 |
(三)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节约司法资源 | 第27-28页 |
二、 适用的可能性 | 第28-33页 |
(一) 部分重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可能性 | 第29-31页 |
(二) 此类犯罪人群社会危害性小 | 第31页 |
(三) 此类犯罪人群人身危险性低 | 第31-32页 |
(四) 我国现今司法制度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 | 第32-33页 |
三、 适用方式的构想 | 第33-39页 |
(一) “受虐妇女综合征”犯罪群体适用恢复性司法制度设计 | 第33-35页 |
(二) 开展刑事调解 | 第35-37页 |
(三) 采取社区矫正为主的执行形式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一、 著作类 | 第40页 |
二、 论文类 | 第40-41页 |
三、 学位论文类 | 第41-42页 |
四、 论文集 | 第42页 |
五、 报刊类 | 第42页 |
六、 网络资料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