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深州张氏家族及其作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研究书籍 | 第11页 |
(二)张鷟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张荐张著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张读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张氏家族成员生平及作品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张鷟及其作品 | 第13-15页 |
一、张鷟生平 | 第13页 |
二、张鷟著作的版本流传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张荐及其作品 | 第15-17页 |
一、张荐生平 | 第15-16页 |
二、《灵怪集》的流传过程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张读及其作品 | 第17-19页 |
一、张读生平 | 第17页 |
二、《宣室志》的流传及版本情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三张小说作品内容分类 | 第19-29页 |
第一节《朝野佥载》基本内容 | 第19-22页 |
一、人闻轶事 | 第19-20页 |
二、征应果报和鬼神之事 | 第20-21页 |
三、博物杂记 | 第21-22页 |
第二节《游仙窟》 | 第22页 |
第三节《灵怪集》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四节《宣室志》的主要内容 | 第23-29页 |
一、神仙道术和佛法之事 | 第24-26页 |
二、征应预兆类型故事 | 第26-27页 |
三、精怪鬼魅之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三张小说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故事类型及叙事方法的继承 | 第29-35页 |
一、故事类型的继承 | 第29-32页 |
(一)征兆谶言故事类型的继承 | 第29-30页 |
(二)鬼怪故事类型的继承 | 第30-32页 |
二、叙事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家学继承意识和崇宗意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三张小说作品的不同比较 | 第37-44页 |
第一节 三张小说集文体不同 | 第37-39页 |
一、笔记轶事小说集——《朝野佥载》 | 第37页 |
二、传奇与志怪——《灵怪集》 | 第37-38页 |
三、志怪小说集——《宣室志》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三张小说作品思想气质的不同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三张小说作品艺术风貌的不同 | 第40-44页 |
一、意气飞扬盛唐魂 | 第41-42页 |
二、好异作奇显风骨 | 第42页 |
三、凄婉虚幻末世哀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三张小说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张鷟小说创作的意义与影响 | 第44-45页 |
一、《游仙窟》的评价 | 第44-45页 |
二、《朝野佥载》的评价 | 第45页 |
第二节 张荐《灵怪集》的评价及影响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张读《宣室志》故事流传及影响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