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关于图书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2-13页 |
| ·关于发展图书版权输出的对策建议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写作思路 | 第14-1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 2 图书版权输出概述 | 第16-24页 |
| ·图书版权输出的作用 | 第16-18页 |
| ·图书版权输出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 ·图书版权输出的作用 | 第17-18页 |
| ·图书版权贸易的主客体 | 第18-19页 |
| ·图书版权贸易的主体 | 第18页 |
| ·图书版权贸易的客体 | 第18-19页 |
| ·图书版权贸易的主要形式 | 第19-20页 |
| ·版权许可 | 第19-20页 |
| ·版权转让 | 第20页 |
| ·图书版权贸易与普通商品贸易的区别 | 第20-21页 |
| ·贸易客体不同 | 第20页 |
| ·贸易方式不同 | 第20-21页 |
| ·支付方式不同 | 第21页 |
| ·权利期限不同 | 第21页 |
| ·图书版权贸易与一般图书贸易的区别 | 第21-22页 |
| ·贸易标的物不同 | 第21页 |
| ·贸易的支付标准不同 | 第21页 |
| ·交易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 | 第21-22页 |
| ·贸易双方的当事人不同 | 第22页 |
| ·国际上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概况 | 第24-32页 |
|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数量分析 | 第25-26页 |
|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结构分析 | 第26-31页 |
|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地分析 | 第26-28页 |
|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类别分析 | 第28-30页 |
|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来源地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 ·选题品种仍过于单一 | 第32页 |
| ·版权业发展不规范 | 第32-33页 |
| ·缺乏版权输出意识 | 第33页 |
| ·版权代理专业人才匮乏 | 第33-34页 |
| ·版权业外语翻译人才匮乏 | 第34-35页 |
| ·版权输出渠道不畅通 | 第35页 |
| ·版权输出发展不平衡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5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发展建议 | 第37-51页 |
| ·政府层面 | 第37-43页 |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37-38页 |
|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 第38-40页 |
| ·搭建图书版权输出多元化推广平台 | 第40-43页 |
| ·出版机构层面 | 第43-47页 |
| ·有针对性地开发输出书目 | 第43-45页 |
| ·加强自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45-46页 |
| ·打造自身的知名图书品牌 | 第46-47页 |
| ·版权代理机构层面 | 第47-49页 |
| ·发起建立版权代理行业协会 | 第48页 |
| ·大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 第48-49页 |
| ·扩大版权代理机构的服务范围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6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