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杨度政治思想探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5页
导言第15-32页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第15-21页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空间第21-25页
 三、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第25-32页
第一章 帝王学的传人与早年乡居时期的社会活动第32-58页
 第一节 科举及第与师承王闿运第32-40页
  一、科举及第第32-33页
  二、师从王闿运第33-40页
 第二节 杨度早期政治思想支柱——帝王学第40-52页
  一、杨度与帝王之学的渊源第41-42页
  二、杨度的帝王学及对王闿运的超越第42-47页
  三、帝王之学在杨度政治生涯中的宿命第47-52页
 第三节 杨度乡居时期的社会活动第52-58页
  一、绅士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第52-54页
  二、杨度早年乡居时期的社会活动第54-58页
第二章 紧跟时代潮流的民主革命思想第58-83页
 第一节 求学东洋第58-67页
  一、杨度早年乡居时期受西学影响的思想第59-63页
  二、师徒分道第63-65页
  三、求学弘文书院及对教育主义问题的见解第65-67页
 第二节 一场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论战第67-83页
  一、有关教育目的问题的共识第67-70页
  二、来自时势分析问题所引起的辩论第70-72页
  三、辩论中透露出的民主革命思想第72-78页
  四、《游学译编》叙所反映的政治思想第78-81页
  五、杨度早期参与的革命活动第81-83页
第三章 君主立宪思想的成型第83-112页
 第一节 醉心君宪研究的原因与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第83-88页
  一、梦断科场和醉心君主立宪研究的原因第83-86页
  二、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状况第86-88页
  三、西方宪政思想对杨度的影响第88页
 第二节 君主立宪思想的成型之作《金铁主义说》第88-102页
  一、《金铁主义说》的主要内容第89-97页
  二、《金铁主义说》之评价第97-102页
 第三节 杨度与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之比较第102-112页
  一、杨度与梁启超君宪思想主张的相同点第102-106页
  二、杨度与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主张的不同点第106-112页
第四章 君主立宪思想的成熟与政治实践第112-136页
 第一节 投身君主立宪的社会宣传与实践第112-119页
  一、有关开设民选议院的请愿书及君宪努力的首度受挫第112-116页
  二、共和与君宪的之间的再选择第116-119页
 第二节 《君宪救国论》及洪宪帝制后杨度的政治思想第119-136页
  一、《君宪救国论》的基本内容第119-125页
  二、对《君宪救国论》的评价第125-129页
  三、洪宪帝制至丁巳复辟期间杨度的政治思想第129-131页
  四、对召开国会问题的再努力第131-136页
第五章 杨度的法律思想第136-158页
 第一节 有关宪法高低标准的论述第136-140页
  一、国会是评价宪法高低的标准第137-138页
  二、国会的职能和作用第138-140页
 第二节 杨度的刑法观第140-145页
  一、以国家主义为原则,批判家族主义的刑法观第140-143页
  二、对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问题的再认识第143-145页
 第三节 杨度的其他法律思想第145-152页
  一、从《九年预备立宪清单》看杨度的预备立宪思想第145-148页
  二、制定宪法的实现手段第148-149页
  三、法治高于人治的法制观第149-152页
 第四节 杨度法律思想评述第152-158页
  一、杨度宪法政治的可行性第152-154页
  二、评价国家主义的法制观第154-158页
第六章 杨度的佛学思想和晚年的历史观第158-188页
 第一节 援庄入佛和会通儒释第158-164页
  一、政商畏途第159-161页
  二、杨度理佛的思想渊源第161-164页
 第二节 杨度佛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64-177页
  一、主观唯心论的无我主义第164-167页
  二、四不法门第167-171页
  三、无我法门第171-175页
  四、对杨度新佛教论的评价第175-177页
 第三节 杨度的晚年的历史观第177-188页
  一、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建立第177-179页
  二、求食——人类历史的物质特征第179-183页
  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与认识第183-188页
第七章 杨度其他的政治思想第188-227页
 第一节 杨度的民族观第188-197页
  一、如何看待杨度的排满问题第188-192页
  二、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是杨度提出君主立宪理论的重要依据第192-197页
 第二节 杨度的铁路思想第197-216页
  一、以法废约,据理力争第199-202页
  二、提倡举债修路第202-205页
  三、从商办铁路转向支持官商合办第205-209页
  四、反对分段修路,力主统筹分配第209-216页
 第三节 杨度的厘金思想第216-227页
  一、从赞成到反对——晚清士人厘金观的认识趋势第216-218页
  二、杨度主张废厘的理由第218-221页
  三、杨度提出废厘后的替代方案第221-223页
  四、杨度厘金思想的评价第223-227页
结语:国强民富——杨度功利主义思想的理性内核第227-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46页
致谢第246-24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世界民族社会主义研究
下一篇: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