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超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特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我国铜、镍矿资源现状 | 第10页 |
| ·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2章 攀西地区地质背景 | 第15-33页 |
| ·自然地理 | 第15页 |
| ·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 ·前震旦纪基底 | 第15-16页 |
| ·盖层 | 第16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16-19页 |
| ·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岩浆活动 | 第17页 |
| ·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 | 第17页 |
| ·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 | 第17页 |
| ·海西晚期 | 第17-18页 |
| ·印支期 | 第18页 |
| ·燕山期 | 第18-19页 |
| ·喜山期 | 第19页 |
| ·区域构造 | 第19-22页 |
| ·基本构造型式 | 第19-20页 |
| ·主要断裂分布及特征 | 第20-22页 |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超基性岩体 | 第22-33页 |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概念 | 第22-25页 |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年代学研究 | 第25-29页 |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相学特征 | 第29-31页 |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33页 |
| 第3章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的地质特征 | 第33-48页 |
| ·杨柳坪地区的超基性岩及杨柳坪矿床 | 第33-35页 |
| ·盐边冷水箐岩体及附近小岩体群 | 第35-38页 |
| ·地质背景 | 第35-36页 |
| ·岩石、矿石类型,成矿元素 | 第36-38页 |
| ·会理力马河岩体 | 第38-41页 |
| ·地质背景 | 第38-39页 |
| ·岩石、矿石类型,成矿元素 | 第39-41页 |
| ·白马寨岩体及Cu-Ni硫化物矿床 | 第41-42页 |
| ·朱布岩体及铜镍铂钯矿床 | 第42-44页 |
| ·地质背景 | 第42-43页 |
| ·岩相学及矿物学 | 第43-44页 |
| ·金宝山岩体与铂钯矿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72页 |
| ·主量元素 | 第48-56页 |
| ·杨柳坪 | 第48-49页 |
| ·力马河 | 第49-51页 |
| ·白马寨 | 第51-52页 |
| ·朱布岩体 | 第52-54页 |
| ·金宝山岩体 | 第54-55页 |
| ·冷水箐岩体 | 第55-56页 |
|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60页 |
|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72页 |
| ·全岩锶-钕(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63页 |
| ·全岩Re-Os(铼-锇)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3-69页 |
| ·S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 第69-72页 |
| 第5章 成矿特征与成矿作用 | 第72-77页 |
|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的成矿特征 | 第72-74页 |
|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体的成矿作用分析 | 第74-77页 |
| 第6章 讨论 | 第77-83页 |
|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体的年龄 | 第77-78页 |
| ·超基性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 | 第78-80页 |
| ·矿化特征与矿化类型变异 | 第80-81页 |
| ·攀西地区超基性岩在区域构造上的相关性 | 第81-8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 附录 | 第92-97页 |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