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概念界定与关系追问 | 第10-11页 |
·基本概念 | 第10页 |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追问 | 第10-11页 |
·审议民主的理论渊源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笔者的见解和创新 | 第13-14页 |
·传媒参与“番禺垃圾门”事件的过程分析 | 第14-21页 |
·开辟切入口阶段(2009 年9 月23 日以前) | 第14-15页 |
·全面参与阶段(2009 年9 月24 日-11 月2 日) | 第15-16页 |
·转折与解决阶段(2009 年11 月3 日-12 月) | 第16-21页 |
第1章 传媒参与公共行政的功能分析 | 第21-36页 |
·议程设置:兼顾政府与公众利益 | 第21-25页 |
·正确解读政府议程 | 第22-23页 |
·优化公众议程 | 第23-24页 |
·充分运用新媒体设置媒体议程 | 第24-25页 |
·政治沟通:传媒通过公共新闻履行社会责任 | 第25-28页 |
·公共新闻构建公共领域的空间 | 第26页 |
·公共行政需要公共新闻的传播 | 第26-27页 |
·公共行政需要公共新闻汇聚各方意见 | 第27-28页 |
·舆论监督:维护社会民主、公正 | 第28-33页 |
·传媒为民“发声”搭建公共舆论平台 | 第28-30页 |
·正确行使舆论监督促进民主化进程 | 第30-33页 |
·审议民主:大众传媒参与公共行政的新思考 | 第33-36页 |
·议程设置中的审议民主 | 第33页 |
·政治沟通中的审议民主 | 第33-34页 |
·舆论监督中的审议民主 | 第34页 |
·“番禺垃圾门”事件中的“审议民主” | 第34-36页 |
第2章 我国传媒参与公共行政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我国传媒参与公共行政的过程缺位 | 第36-39页 |
·公权的隐蔽性:传媒难以真正履行信息公开 | 第37页 |
·行政的暗箱操作:消弭着传媒的参与深度 | 第37-38页 |
·传媒与政府、公众的互动失衡 | 第38-39页 |
·我国传媒参与公共行政的功能缺失 | 第39-42页 |
·议程设置失当阻碍行政进程 | 第39-40页 |
·迫于政府压力未能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 | 第40页 |
·舆论监督权与公共行政权的错位 | 第40-42页 |
第3章 我国传媒参与公共行政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2-54页 |
·基本解决对策:重视政府、传媒、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 第42-51页 |
·政府 | 第43-47页 |
·传媒 | 第47-50页 |
·公众 | 第50-51页 |
·我国传媒参与公共行政借鉴“审议民主”理论 | 第51-54页 |
·审议民主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最佳道路 | 第51-52页 |
·传媒善用“审议民主”推动公共行政发展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