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与情理—朱熹文道观探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质关系与朱熹文道观的内在联系 | 第7-19页 |
第一节 “文”的含义 | 第7-14页 |
一、 “文,饰也” | 第7-9页 |
二、 “文”与“礼” | 第9-11页 |
三、 “文”在儒家思想中的意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质”的含义 | 第14-16页 |
一、 文质关系图 | 第14-15页 |
二、 有质、无质取决于文的多寡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质、文的本末先后关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朱熹对质文本末关系的文学阐释 | 第19-26页 |
第一节 “诚”与“实”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无质之文:“华” | 第20-23页 |
第三节 朱熹对韩、苏的批评 | 第23-26页 |
一、 朱熹对韩文的批评 | 第23-24页 |
二、 朱熹对苏文的批评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朱熹《诗集传》中的情理建构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淫诗”说的情理建构 | 第26-31页 |
一、 淫诗是“情”诗 | 第26-27页 |
二、 “淫诗”非止乎礼仪 | 第27-31页 |
第二节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重新阐释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文道合一的理论建构:以“情”为枢纽 | 第33-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