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完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17页 |
·完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理性价值 | 第11-13页 |
·实现民事诉讼目的 | 第11-12页 |
·保障当事人证明权 | 第12页 |
·民事证明责任与证明权利相一致的要求 | 第12-13页 |
·完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 第13-17页 |
·提升当事人主体性 | 第13-15页 |
·保障诉讼的公正性 | 第15-16页 |
·提高裁判可接受性 | 第16-17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法律规定与存在的问题 | 第17-24页 |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17-20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的范围和方式 | 第17-19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的保障措施 | 第19-20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弱,取证存在一些障碍 | 第20-21页 |
·当事人申请法院收集证据难以实现 | 第21-22页 |
·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及保障措施 | 第22-23页 |
·证据交换制度的作用不明显 | 第23-24页 |
第4章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4-32页 |
·英美法系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4-26页 |
·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24-25页 |
·英国的证据开示制度 | 第25-26页 |
·大陆法系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6-29页 |
·德国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6-27页 |
·日本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7-29页 |
·中国台湾地区的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 | 第29页 |
·对两大法系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 第29-32页 |
第5章 我国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2-40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观念更新 | 第32-35页 |
·加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 | 第32-33页 |
·明确法院在证据收集中的辅助地位 | 第33-34页 |
·确立被取证人协助作证义务 | 第34-35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35-37页 |
·借鉴文书提出命令制度 | 第35-36页 |
·制定完善的审前程序 | 第36-37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救济机制 | 第37页 |
·建立证明妨害排除制度 | 第37页 |
·建立对法院拒绝协助的救济机制 | 第37页 |
·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保障措施 | 第37-40页 |
·保护被取证人的隐私和秘密 | 第38页 |
·保护被取证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和财产权益 | 第38页 |
·确立对被取证人的经济补偿措施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