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概述 | 第10-11页 |
|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优点 | 第11页 |
|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缺点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8页 |
| ·土塞效应 | 第12-14页 |
| ·挤土效应 | 第14-15页 |
| ·残余应力 | 第15-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开口管桩残余应力的理论研究 | 第20-4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开口管桩承载力的组成及发挥机理 | 第20-22页 |
| ·开口管桩承载力的组成 | 第20-21页 |
| ·开口管桩承载力的发挥 | 第21-22页 |
|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 第22-26页 |
| ·残余应力的产生 | 第22-23页 |
| ·土塞的残余摩阻力 | 第23-24页 |
| ·残余应力对承载力的影响 | 第24-26页 |
| ·残余应力的能量法求解 | 第26-39页 |
| ·沉桩卸载全过程的能量守恒 | 第26-27页 |
| ·沉桩过程的能量方程 | 第27-30页 |
| ·回弹过程的能量方程 | 第30-35页 |
| ·残余能量方程 | 第35-36页 |
| ·参数分析 | 第36-39页 |
| ·实例对比 | 第39页 |
| ·循环加载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单位侧阻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 第40页 |
| ·能量方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参数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3章 开口管桩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 第44-60页 |
|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44-47页 |
| ·地层概况 | 第44-46页 |
|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 第46-47页 |
| ·地下水 | 第47页 |
| ·试桩及试验设置 | 第47-51页 |
| ·试桩 | 第47-48页 |
|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8-50页 |
| ·试验设置 | 第50-51页 |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59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 ·静载试验分析 | 第52-55页 |
| ·循环加载试验分析 | 第55-58页 |
| ·残余应力对分析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4章 开口管桩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 第60-74页 |
| ·基本原理及软件简介 | 第60-61页 |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60页 |
| ·ABAQUS简介 | 第60-61页 |
| ·模拟计算时考虑的问题 | 第61-65页 |
| ·ABAQUS中的土体Mohr-Coulomb模型 | 第61-63页 |
| ·桩端土的处理 | 第63-64页 |
| ·位移加载法 | 第64-65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65-66页 |
| ·基本假定 | 第65页 |
| ·模型与网格化分 | 第65-6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 ·加载过程 | 第66-69页 |
| ·卸载回弹 | 第69-71页 |
| ·参数分析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75-78页 |
| ·考虑压桩机自重的静压开口管桩施工残余应力的模拟 | 第75-76页 |
| ·“内外双筒”模型桩的应用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