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瓜类白粉病生防菌LJ1的鉴定和诱导抗病性研究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瓜类白粉病概述第10-11页
     ·病原菌第10页
     ·发病症状第10页
     ·发病规律第10-11页
   ·瓜类白粉病的小种分化与分布第11-12页
   ·白粉病的侵染过程与致病性第12-13页
   ·瓜类白粉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第13-14页
   ·瓜类白粉病的防治第14-15页
     ·选用抗病品种第14页
     ·加强田间管理第14页
     ·药剂防治第14页
     ·生物防治的应用第14-15页
   ·生物防治机制研究进展第15-19页
     ·竞争作用第15-16页
     ·重寄生作用第16页
     ·溶菌作用第16-17页
     ·抗生作用第17页
     ·病原-寄主互作及诱导抗病性第17-18页
     ·促生作用第18-19页
   ·我国瓜类白粉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第19-20页
2 引言第20-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35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常用培养基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35页
     ·田间药效试验第21-22页
     ·菌株的鉴定第22-31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2-24页
       ·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4页
       ·生防菌 LJ1 的生理生化鉴定第24-31页
     ·诱导抗病性研究第31-33页
       ·叶面诱导处理第31-32页
       ·酶活性以及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生防菌 LJ1 的生物安全性测定第33-35页
       ·生防菌的急性毒性试验第33-34页
       ·生防菌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第34页
       ·生防菌对黄瓜叶面及根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4-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55页
   ·生防菌 LJ1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第35页
   ·生防菌 LJ1 鉴定结果第35-43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35-38页
     ·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38-43页
       ·菌株的形态特征第38-39页
       ·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结果第39-43页
   ·生防菌 LJ1 诱抗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第43-46页
     ·LJ1 对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LJ1 对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LJ1 对黄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第45页
     ·LJ1 对黄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水杨酸含量的影响第45-46页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第46-49页
     ·处理 3d 后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第47页
     ·灌胃 3d 后小鼠血相检查结果第47-48页
     ·LJ1 发酵液处理 14d 后小鼠生理生化指标检查结果第48页
     ·发酵液灌胃 14d 后小鼠血相检查结果第48-49页
   ·生防菌 LJ1 对黄瓜生长及其根围、叶表微生物动态的影响第49-55页
     ·不同处理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第49-51页
     ·不同处理对黄瓜根围和叶表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第51-55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5-58页
   ·结论第55页
   ·讨论第55-58页
     ·植物体内酶活性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第55-56页
     ·生防菌的生物安全性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ABSTRACT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蜜源植物气味与花蜜粘度对黏虫蛾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3S”技术的西藏疯草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