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1 立题依据 | 第14-15页 |
2 处方研究 | 第15-18页 |
·处方来源 | 第15页 |
·处方组成 | 第15页 |
·方解 | 第15页 |
·处方药物现代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第一章 阳和平喘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3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8页 |
·仪器 | 第18页 |
·试药 | 第18页 |
2 制备工艺路线拟定 | 第18-21页 |
·剂型选择 | 第18-19页 |
·提取工艺分析 | 第19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19-21页 |
3 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1-26页 |
·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 | 第21页 |
·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21-2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验证试验 | 第25-26页 |
4 干燥工艺的研究 | 第26页 |
5 成型工艺的研究 | 第26-33页 |
·辅料种类及用量的筛选 | 第26-28页 |
·矫味剂的选择 | 第28页 |
·成型工艺条件优选 | 第28-31页 |
·工艺验证 | 第31页 |
·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 | 第31-33页 |
6 制备工艺总结 | 第33-34页 |
7 制备工艺总流程图 | 第34页 |
8 讨论 | 第34-36页 |
·提取工艺 | 第34-35页 |
·浓缩、干燥工艺 | 第35页 |
·制粒工艺 | 第35-36页 |
9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阳和平喘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 第37-60页 |
1 实验药材来源 | 第37页 |
2 阳和平喘颗粒的性状及外观 | 第37页 |
3 仪器与试药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药 | 第37-38页 |
4 薄层鉴别 | 第38-44页 |
·麻黄的鉴别 | 第38-39页 |
·巴戟天的鉴别 | 第39页 |
·熟地黄的鉴别 | 第39-40页 |
·当归的鉴别 | 第40-41页 |
·五味子的鉴别 | 第41-42页 |
·旋覆花的鉴别 | 第42-43页 |
·芥子、葶苈子的鉴别 | 第43-44页 |
5 含量测定 | 第44-57页 |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 第44-48页 |
·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 | 第48-53页 |
·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测定 | 第53-57页 |
6 讨论 | 第57-59页 |
·薄层色谱法鉴别 | 第57-58页 |
·制剂的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7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阳和平喘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60-70页 |
1 仪器与试药、动物 | 第60页 |
·仪器 | 第60页 |
·试药 | 第60页 |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实验分组 | 第60-61页 |
·动物模型复制 | 第61页 |
·给药方案 | 第61页 |
·标本采集 | 第61页 |
·指标检测 | 第61-6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7页 |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 第62-63页 |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脏的影响 | 第63页 |
·光镜下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 第63-64页 |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血清中 NO 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血清中 ET-1 含量的影响 | 第65页 |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 iNOS 表达水平 | 第65-67页 |
4 讨论 | 第67-69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67-68页 |
·模型的制备 | 第68页 |
·指标的选择 | 第68-69页 |
5 小结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综述 | 第76-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个人简介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