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选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边坡稳定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单排抗滑桩 | 第16-21页 |
| ·双排和门架式抗滑刚架桩 | 第21-22页 |
| ·本文问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24-2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现场模拟水平分布式滑坡推力的抗滑桩试验 | 第27-37页 |
| ·试验工程抗滑桩概况 | 第27页 |
| ·抗滑桩现场推桩试验 | 第27-32页 |
| ·试验系统 | 第27-30页 |
| ·试验方案 | 第30-32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桩身弯矩 | 第32-34页 |
| ·桩身变形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工程抗滑桩现场推桩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37-53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7-40页 |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37-39页 |
| ·本构模型 | 第39页 |
| ·接触面模型 | 第39-40页 |
| ·MATLAB 程序简介 | 第40-42页 |
| ·MATLAB 程序概述 | 第40页 |
| ·MATLAB 曲线拟合工具箱 | 第40-42页 |
| ·抗滑桩推桩试验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42-51页 |
| ·原型桩推桩试验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42-44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不计护壁的抗滑桩推桩试验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4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滑坡抗滑桩支挡结构体系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90页 |
| ·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反算的有限元方法 | 第53-61页 |
| ·传统极限平衡理论反算法简介 | 第54-56页 |
| ·PLAXIS 有限元程序反算法 | 第56页 |
| ·工程实例 | 第56-61页 |
| ·抗滑桩治理的滑坡体系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61-66页 |
| ·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 第61页 |
|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反算滑坡临界稳定状态的强度指标 | 第61-62页 |
| ·抗滑桩治理的滑坡体系的数值分析 | 第62-66页 |
| ·渗流作用下抗滑桩治理的滑坡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66-80页 |
| ·渗流作用下边(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66-75页 |
| ·渗流作用下抗滑桩治理的滑坡体系的数值分析 | 第75-80页 |
|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研究 | 第80-87页 |
| ·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 | 第80-81页 |
| ·土拱的分类及拱脚的存在形式 | 第81页 |
| ·土拱的拱形及拱厚 | 第81-82页 |
| ·合理桩间距的计算方法 | 第82-83页 |
|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83-87页 |
| ·抗滑桩全过程设计计算的有限元方法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五章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治理的滑坡体的三维数值研究 | 第90-114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的布桩形式及其特点 | 第90-91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的布桩形式 | 第90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的特点 | 第90-91页 |
| ·现有的门架式刚架桩计算方法 | 第91-98页 |
| ·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 | 第91页 |
| ·结构力学平面刚架计算法 | 第91-94页 |
| ·平面杆系有限元法 | 第94-98页 |
| ·三维实体有限元法 | 第98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治理的滑坡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98-104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设置前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98-99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设置后滑坡体系的数值分析 | 第99-104页 |
| ·渗流作用下门架式抗滑刚架桩治理的滑坡体系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104-106页 |
| ·门架式抗滑刚架桩受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6-112页 |
| ·桩排距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桩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 ·连系梁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 ·结论 | 第114-115页 |
| ·展望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