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社区与社区服务 | 第20-21页 |
·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 | 第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对象及其选取 | 第22-23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3-24页 |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4页 |
·研究不足 | 第24-25页 |
第2章 理论依据 | 第25-32页 |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和三大支柱 | 第25-28页 |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 第25页 |
·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 | 第25-27页 |
·积极老龄化三大支柱的关系 | 第27-28页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8-30页 |
·生理的需求 | 第29页 |
·安全的需要 | 第29页 |
·归属和爱的需求 | 第29-30页 |
·尊重的需求 | 第30页 |
·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30页 |
·社会嵌入理论 | 第30-31页 |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 第31-32页 |
第3章 城市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特征分析 | 第32-46页 |
·经济状况 老年人生活的基础 | 第33-35页 |
·经济收入情况 | 第33-34页 |
·消费水平 | 第34-35页 |
·健康与医疗状况 老年人的基本关注点 | 第35-39页 |
·身体健康状况 | 第35-36页 |
·心理健康状况 | 第36页 |
·生活自理能力 | 第36-38页 |
·医疗保障情况 | 第38-39页 |
·口常生活照料 主要照料者仍以家人为主 | 第39-41页 |
·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 第41-46页 |
·经济参与状况 | 第41页 |
·人际交往活动状况 | 第41-42页 |
·文化娱乐生活 | 第42-44页 |
·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 | 第44-46页 |
第4章 城市居家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66页 |
·社区养老的优越性分析 | 第46-49页 |
·社区养老发展的背景 | 第46-48页 |
·社区养老的特征及其优越性分析 | 第48-49页 |
·城市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 | 第49-52页 |
·居家老年人当前的居住意愿与照料选择 | 第50-51页 |
·不同特征居家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的差异性 | 第51-52页 |
·城市居家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52-64页 |
·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53-56页 |
·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56-59页 |
·精神慰藉服务需求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59-64页 |
·城市居家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64-66页 |
第5章 改善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思路与措施 | 第66-78页 |
·上海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 第66-68页 |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状况 | 第66页 |
·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发展历程 | 第66-67页 |
·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推进 | 第67-68页 |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8-70页 |
·筹资渠道狭窄,资金保障不足 | 第68-69页 |
·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差 | 第69页 |
·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志愿服务队伍薄弱 | 第69-70页 |
·社区养老服务完善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 第70-78页 |
·加强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指导作用 | 第70页 |
·加强家庭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70-71页 |
·加强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核心作用 | 第71-78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