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生物学机理研究 | 第12-14页 |
·秸秆有机氮矿化过程的研究 | 第14-15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15-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试验地点及实施概况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20页 |
·试验一: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对土壤各形态有机态氮的长期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试验二:田间生产条件下当季还田秸秆对不同耕作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19-20页 |
·试验三:实验室模拟相同方式当季还田秸秆对不同耕作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2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0-24页 |
·长期定位不同耕作土壤有机氮的测定 | 第20-22页 |
·矿化势及矿化速率测定 | 第22页 |
·秸秆氮素矿化及激发效应的计算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8页 |
·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对土壤有机氮的长期效应 | 第24-32页 |
·全氮 | 第24-25页 |
·微生物量氮 | 第25-26页 |
·颗粒性有机氮 | 第26-27页 |
·酸解有机氮组分 | 第27-30页 |
·矿化势 | 第30-32页 |
·田间生产条件下当季还田秸秆对两种耕作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32-40页 |
·当季秸秆还田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综合影响 | 第32-35页 |
·当季还田秸秆氮素矿化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35-39页 |
·当季还田秸秆激发效应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39页 |
·当季还田秸秆氮素矿化和激发效应的比较 | 第39-40页 |
·实验室模拟相同还田方式下秸秆还田对两种耕作土壤氮素矿化影响 | 第40-48页 |
·当季秸秆还田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综合影响 | 第40-43页 |
·当季还田秸秆氮素矿化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当季还田秸秆激发效应对土壤总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当季还田秸秆氮素矿化和激发效应的比较 | 第45-48页 |
4 讨论 | 第48-57页 |
·两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氮的长期效应 | 第48-52页 |
·两种耕作方式土壤全氮的差异 | 第48页 |
·两种耕作方式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差异 | 第48-49页 |
·两种耕作方式土壤颗粒性有机氮的差异 | 第49-50页 |
·两种耕作方式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差异 | 第50页 |
·两种耕作方式土壤有机氮矿化势的差异 | 第50-52页 |
·秸秆还田对不同耕作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 第52-57页 |
·秸秆氮素矿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秸秆还田对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氮素矿化的激发效应 | 第53-55页 |
·秸秆氮素矿化与激发效应的比较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6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0-75页 |
7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