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表 | 第1-6页 |
目录 | 第6-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引言 | 第15-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 | 第15-16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6-17页 |
·农业氮磷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 第17-20页 |
·氮磷流失研究概况 | 第20-26页 |
·农田氮磷流失途径 | 第20-22页 |
·农田氮磷流失特征 | 第22页 |
·影响农田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 | 第22-26页 |
·氮磷流失特征的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 第26-28页 |
·不同作物及轮作农田环境效应的研究 | 第26页 |
·野外实地监测研究 | 第26-27页 |
·人工模拟实验 | 第27-28页 |
·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评价 | 第28-29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6页 |
·试验区域概况 | 第31-34页 |
·地理位置 | 第31页 |
·气候特征 | 第31页 |
·水文状况 | 第31-32页 |
·土壤与母质 | 第32页 |
·南四湖水环境现状 | 第32-33页 |
·南四湖滨湖区农业生产情况 | 第33-34页 |
·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试验 | 第34-41页 |
·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试验 | 第34-36页 |
·玉米-大蒜种植模式下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试验 | 第36-37页 |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氮磷流失试验 | 第37-39页 |
·小流域尺度下氮磷流失量监测试验 | 第39-41页 |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41页 |
·土壤样品的处理 | 第41-42页 |
·水样的采集 | 第42页 |
·水样的分析 | 第42页 |
·水样和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43页 |
·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产流速率的计算方法 | 第43页 |
·各实验点位流失水量与氮磷流失量 | 第43-44页 |
·养分利用率指标计算 | 第44-46页 |
3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有机肥的利用率研究 | 第46-66页 |
·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 | 第46-48页 |
·大蒜-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 | 第48-49页 |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有机肥氮磷效应 | 第49-59页 |
·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效应 | 第49-55页 |
·大蒜-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氮磷效应 | 第55-59页 |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养分盈亏状况 | 第59-64页 |
·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氮磷盈亏状况 | 第60-63页 |
·大蒜-玉米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氮磷盈亏状况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4 有机肥施用农田氮磷流失特征 | 第66-92页 |
·不同管理措施下径流与渗漏以及侵蚀流失特征 | 第67-78页 |
·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施肥方式对流失量的影响 | 第67-73页 |
·大蒜-玉米种植模式下施肥方式对径流与渗漏发生量的影响 | 第73-78页 |
·径流液与渗漏液以及侵蚀泥沙中氮磷流失规律 | 第78-88页 |
·不同流失方式下农田氮磷流失浓度特征 | 第79-86页 |
·各流失方式下农田氮磷流失形态特征 | 第86-88页 |
·总氮总磷流失总量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5 模拟降雨条件下施用有机肥氮磷的流失特征 | 第92-115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氮素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2-98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总氮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2-93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硝态氮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3-95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铵态氮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颗粒态氮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水溶性有机氮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97-98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各形态氮素所占总氮比例的影响 | 第98-102页 |
·4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各形态氮素占总氮比例 | 第99-100页 |
·8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各形态氮素占总氮比例 | 第100-101页 |
·120mm/h降雨强度条件各形态氮素占总氮比例 | 第101-102页 |
·不同处理对地表径流不同形态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 | 第102-109页 |
·40mm/h降雨条件下各形态磷素流失浓度特征 | 第102-105页 |
·80mm/h降雨条件下各形态磷素流失浓度的特征 | 第105-107页 |
·120mm/h降雨条件下各形态磷素流失浓度的特征 | 第107-109页 |
·不同处理对各形态磷素所占总磷比例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4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各形态磷素占总磷的比例 | 第110-111页 |
·80mm/h降雨条件下各形态磷素占总磷的比例 | 第111-112页 |
·120mm/h降雨条件下各形态磷素占总磷的比例 | 第112-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6 小流域尺度下氮磷流失量与风险评价 | 第115-122页 |
·闭合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 | 第115-117页 |
·研究区域概况及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15页 |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污染风险分级 | 第115页 |
·下垫面要素基本统计特征 | 第115-116页 |
·监测流域下垫面要素对水质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116-117页 |
·污染风险分级 | 第117-119页 |
·闭合小流域氮磷输出总量分析及评价 | 第119-121页 |
·闭合小流域氮磷污染评价 | 第119-120页 |
·闭合小流域氮磷排放总量分析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7.结论与讨论 | 第122-128页 |
·主要结论 | 第122-124页 |
·不同种植模式下有机肥养分利用率 | 第122-123页 |
·大田自然降雨条件氮磷流失特征 | 第123页 |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氮磷流失特征 | 第123-124页 |
·小流域尺度下氮磷流失与面源污染 | 第124页 |
·讨论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