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 第9页 |
·CPS系统方式以及工作原理 | 第9-12页 |
·CPS的实现方式 | 第9-10页 |
·CPS系统整体框架 | 第10-11页 |
·CPS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CPS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CPS谐振补偿技术分析 | 第16-23页 |
·引言 | 第16页 |
·谐振补偿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单边补偿拓扑结构 | 第17-20页 |
·次级谐振补偿拓扑结构 | 第17-19页 |
·初级谐振补偿拓扑结构 | 第19-20页 |
·双边谐振补偿拓扑结构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次级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23-35页 |
·引言 | 第23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和耦合系数k对电压增益G_v的影响分析 | 第23-27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对电压增益G_v的影响 | 第24-26页 |
·耦合系数k对电压增益G_v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本节结论 | 第27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和耦合系数k对电流增益G_I的影响 | 第27-31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对电流增益G_I的影响 | 第28-29页 |
·耦合系数k对电流增益G_I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本节结论 | 第30-31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和耦合系数k对系统效率η的影响 | 第31-34页 |
·次级品质因数Q_s对传输效率η的影响 | 第31-32页 |
·耦合系数k对传输效率η的影响 | 第32-33页 |
·本节结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可分离变压器结构设计 | 第35-48页 |
·引言 | 第35页 |
·单个线圈的性能分析 | 第35-42页 |
·螺旋线圈耦合系数的数学表达式 | 第35-36页 |
·螺旋线圈与集中线圈的仿真分析 | 第36-37页 |
·螺旋线圈的简化模型 | 第37-38页 |
·基于螺旋线圈简化模型的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本节结论 | 第42页 |
·初级线圈的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初级线圈的组成形式分析 | 第42-44页 |
·初级线圈激励施加方式分析 | 第44-46页 |
·初级线圈叠加形式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频率分叉现象 | 第48-54页 |
·频率分叉现象的分析 | 第48-53页 |
·初级阻抗角的确定 | 第48-51页 |
·频率分叉现象出现的条件分析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54-59页 |
·引言 | 第54页 |
·PCB感应线圈的设计 | 第54-55页 |
·松耦合无线供电系统的整体测试 | 第55-58页 |
·负载上的电压波形 | 第55-56页 |
·松耦合变压器耦合系数随初次级线圈间距变化的测试 | 第56-57页 |
·补偿电容对无线能量传输效率的影响 | 第57页 |
·不同负载对传输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9页 |
·今后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